壮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与融合-《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2期).docx

  • 0
  • 0
  • 约3.66千字
  • 约 36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壮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与融合-《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36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壮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作者:袁丽红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02期 [摘要]随着壮族与客家交往的增多,两者之间的文化互动越来越普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相互包容,甚至相互吸收。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已经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壮族的客家化与客家人的壮化同时并存。 [关键词]壮族;客家;文化;互动 [作者]袁丽红,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121-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互动中走向和谐——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批准号07CMZ004)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是一个多族群聚居区,各族群交错杂居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就存在许多壮族与客家杂居的情况。由于聚居在共同的地域,壮族与客家之间的交往极为频繁。随着交往的增多,族群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普遍。考察民族生活中的诸因素,民族共同体内最显著、最持久、最稳定的联系是文化。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是此一民族区别于彼一民族的特征。但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随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而流动。凡有人类交往的地方,一般都存在着文化流动。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个族群之间的文化流动情况如何呢?本文试图从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考察壮族与客家两个族群之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情况。 一、语言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戈登认为,族群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通常表现在语言方面。语言是一个民族(族群)的外化标志,是“族群边界标识中最常见的个人认同的象征符号”,是区分“我群”和“他群”的重要标志。随着使用不同语言的群体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他们各自的观念与文化也必然通过这些交流而对彼此发生影响。因此,语言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族群之间的关系。在族群互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方式和程度不同、影响因素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关系。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之间的语言关系最主要的是双语制,同时还存在语言转用和语言成分借用的情况。 (一)双语制。双语制是指同时使用本族语言及对方族群语言,两种语言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在一个多族群社会,当各族群具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时,双语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壮族与客家的双语现象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壮族使用客家话与客家人交流。在客家人口相对较多,壮族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在贺州沙田镇,壮族与客家人都保持各自的语言,但由于客家人口占绝对优势,当地的壮族基本上都会说客家话,但客家人会说壮话的却不多,因而两个族群相互交流时基本上都使用客家话。有些地区的客家人虽然在数量上不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占优势,因而客家话也会成为当地的通用语言。武宣县东乡镇三多村委包括东乡街和4个自然村,其中东乡街是客家人,其他4个自然村都是壮族,当地的壮族和客家人大多为双语人,壮族会说客家话,客家人也会说壮话,在族群内部均使用自己的语言,但两个族群交流时,一般使用客家话作为交际语言。三多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客家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他们居住在街上,从事商业活动,壮族人上街进行商品交换相当于是到了客家人的地方,因而与之打交道就使用对方的语言,久而久之客家话就成为了当地的交际语言。 二是客家人使用壮话与壮族人交流。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壮族人口占多数,客家人口较少的地区。在上林,由于全县78%以上都是壮族人口,而客家人只有3%左右,客家基本上处于壮族的包围之中,因此,就算是在客家人口相对集中的澄泰乡,两个族群之间也主要使用壮话进行交流。武鸣县陆斡镇那艾屯是一个客家聚居的村屯,其四周均为壮族村屯,客家人一般都会讲包括客家话和壮话在内的两种以上方言,日常和外村屯的壮族交往、公共场合和商业活动均操壮话。 三是双方均有自己的语言,但使用第三方语言进行交流。在那些壮族和客家人口相当,任何一方在人口数量上都不占优势的地区,容易出现此种情况。在柳城县,壮族人口约占52%,客家人口约占22%,虽然壮族人口相对客家人口较多,但壮族主要分布在河西,客家主要分布在河东,两者交错杂居的情况不是很普遍,因而县内壮族与客家交流主要使用当地通用的桂柳官话。东泉镇高田村是一个壮族与客家杂居的村子,壮族与客家人口相差不大,双方交流时都不用自己的语言,而是使用桂柳官话。 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一般来说,客家人口较多壮族人口较少的地区,两者通常使用客家话作为交流语言。而在壮族人口占多数客家人口很少的地区,则较多地使用壮话作为交流语言。在那些壮族与客家人口相当的地区,双方的交流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壮话为辅。如在柳江县进德镇进德村,壮族与客家的人口都差不多,当地的壮族人大部分都会说客家话,而客家人会说壮话的则不多,双方的交流一般使用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