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1期).docx

  • 0
  • 0
  • 约2.46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1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 作者:李伟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摘要: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重新审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研究,有利于使职业教育明确课程方向,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人才。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讨论,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中屡被提及,基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与探讨,职业教育应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之上,实现专业能力系统化、通用能力普及化、职业能力综合化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化;形式教育;实质教育;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1-0061-05 知识与能力是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关于其孰重孰轻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而实质教育论者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不同的教育目的带来不同的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又是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因此,确定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2011年,“工业4.0”的概念首次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及。尽管对于“工业4.0”时代是否已经到来仍存在诸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制造已经对产业结构、人才需求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势必会延伸到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而且与产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新型的产业结构背景之下,有必要调整其课程目标定位。 一、“工业4.0”背景下知识和能力的重建 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把“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会议主题,可见,“工业4.0”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工业4.0”的到来对于岗位需求产生了多重影响。一方面,目前的工作由于相互连接的机器人而变得冗余,大量的失业担忧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广阔就业和创新收益的美好前景也正在展现出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为员工缓解了压力[1]。当然,大量就业机会的出现必然是针对那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许多技术工人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必將面临失业的处境。在传统车间,工人只需承担一个岗位的操作,而现在,他们需要承担整条生产线甚至一个车间的生产监控[2]。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工业4.0”自然对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开具体内容奢谈一般能力的训练是荒唐的,一个具有灵活转岗能力的人必然是以足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不能只着眼于特定的工作技能与生产技术。因此,只有那些能够将所掌握的大量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且能够实现知识迁移的人,才能适应“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工作环境,直面技术革命带来的强力冲击。 伴随着“工业4.0”而来的是各项先进技术,知识储备固然需要扩充,但在工作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还是工人各方面的职业能力。相较于先前岗位的明确分工,未来智能工厂的工作必然不是仅仅具备某项单一能力的人所能胜任的。因此,必须在保证工人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同时,使其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成为可教育、可培训,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3]。英见作为技术咨询公司,通过对518名德国公司代表的调查,于2014年对“工业4.0”生产人员所需能力进行了预示(如表1所示)。在这项调查中显示,作为制造业的一名雇员,愿意进行终身学习的(占86%)、具备更强跨学科思维和行动能力的(占77%)以及具备更高的IT能力的(占76%)在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软件、连接以及分析不断增长的使用将会增加对具备软件开发和IT技术的雇员的需求,比如拥有软件技能的机电一体化专家等[4]。由此可见,未来人才的能力结构中最需要具备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跨学科素质、IT技术及软件开发能力等。因此,工人的能力结构将由单一转向复合,其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均应受到重视,不能仅仅掌握流水线上一门固定的技能或技术。 二、“工业4.0”背景下知识与能力的辨析 “工业4.0”对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追溯到“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从知识和能力出发,厘清其概念和关系,可以为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提供指导方向。 (一)形式教育论视角下的能力辨析 形式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发展人的心智,学校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等各项能力。在形式教育论者看来,人的心灵生而具有各種不同的官能,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教材通过教学加以训练[6]。因此,基于形式教育论的视角,知觉、观察、推论、记忆等官能或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