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与高职校企合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8年1期).docx

  • 0
  • 0
  • 约3.08千字
  • 约 37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学生主体与高职校企合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8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学生主体与高职校企合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冰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 摘要:以专用技能人力资本为视角,探讨了学生作为主体在高职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影响。基于800份问卷调查的回归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个体专用技能人力资本水平,但个体专用技能的提高未必能为企业换回稳定的雇佣(稳定就业或稳定实习);建立学生个体、企业与院校三方可信的契约承诺与违约机制可以避免专用技能人力资本形成后个体技能所有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要保障校企合作稳定性,要将学生个体纳入校企合作签约主体,建立学生主体、合作院校、合作企业三方的可信契约承诺与违约机制。 关键词:学生个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用技能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1-0075-07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热点。但该领域的国内研究大多就院校与企业两个合作主体进行分析。而在现实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很多顶岗实习生并未在院校签约的合作企业中稳定实习;企业与高职院校签约培养的订单合作生也并未都到合作企业就业,或即便被合作企业聘用因离职率高而最终导致校企合作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解释在控制住学校、企业和专业因素的前提下,学生个体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本文拟从专用人力资本的视角来讨论学生个体因素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合作行为,但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个体能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的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就业三方面。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学生个体作为主体参与合作实习、合作订单培养与合作就业环节中的作用影响。 一、理论分析框架 国内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形成的是专用人力资本,所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其实质是企业投资于人力资本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专用化的过程[1]。而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最大特征在于其个体依附性和个体产权私有,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往往具有滞后性和风险性。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发现,企业在对个体技能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力资本的可雇佣性以及雇佣的稳定性。本研究基于如下逻辑起点:如将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看作企业对技能人力资本的投资,当学生个体能成为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时候,学生个体人力资本特征中的“可雇佣性”和“雇佣稳定性”对校企合作有何影响。 (一)个体“可雇佣性”与校企合作 由于通用技能人力资本往往可以从人才市场中购得,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动力主要来自专用技能人力资本的需求,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实质是企业对学生个体“技能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的过程[2]。凝结于个体的专用人力资本一般包括职业专用、企业专用和行业专用人力资本。由于学生个体在校企合作活动中所形成的技能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不同,其所获取的(职业、企业、行业)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越强,个体的“可雇佣性”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与企业形成“锁定关系”。 (二)个体“雇佣稳定性”与校企合作 根据本领域既有研究,高职与企业间的合作可以看作企业与院校在相互独立条件下,基于技能人力资本的契约关系。一个完整的(含有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环节)校企合作关系一般至少持续如下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事前阶段),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合约后形成了所谓不完全的“或有雇佣契约”(时期0);随后,企业对交易对象——订单培养学生和所在院校进行师资、教学设备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时期1);在第二个阶段(事后阶段),学生接受在校理论学习后(合作双方的专用化投资)参加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时期2);如期毕业之后,学生个体与企业双方进行正式谈判、正式雇佣并稳定工作(时期3),其时序模型如图1所示[3]。 显然,作为单边的交易行为,企业与学校合作存在如下投资风险。 1.不对称信息造成签约前的机会主义行为 由于校方往往比企业(未来的雇主)更了解学生的自身能力。而个体技能的代理方——院校为了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增加学生就业率可能对潜在的雇主说假话——夸大对学生个体的控制力,从而产生逆向选择。 2.不对称信息和专用性投资造成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一旦签订与院校的合作培养协议,通过对院校师资、设备、技术等形式的投入,从而将原本技术不熟练的在校生训练为具有专用技能的熟练工人。但在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和惩罚违约行为机制的情况下,任何一方——企业、学校、学生都无法确认对方会始终履行合同。在没有违约机制的情况下,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可能退化为企业剥削廉价劳动力的工具;而在没有赔偿机制的情况下,那些从企业专用投资中受益的订单培养学生则可能竭力摆脱束缚,以期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凭借他们在企业中获得的专用技能獲取更高的工资。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