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观视阈下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要素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1期).docx

  • 0
  • 0
  • 约2.63千字
  • 约 22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教育服务观视阈下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要素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教育服务观视阈下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要素分析 作者:柴璐璐 张俊威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从基于教育服务观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界定及特点等方面论述入手,对教育服务观视阈下的网络课程评价各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及评价策略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教育服务观;网络课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24-05 一、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教学作为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以其平台开放、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当今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针对网络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评价,是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正日益受到该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不同教育理念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立场、方法和效果。除一般普适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之外,作为本文论述的核心理念——教育服务观,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认为:服务是以一定活动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就像一切其他商品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其本身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不同的是,这种劳动不是作为物品,而是作为活动来体现。同时,他在剩余价值理论指出:教育活动,是一种提供服务性的劳动。教师的服务可“训练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化”,只要它是“产业所必要的或有用的”,这种服务“应加入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或再生产费用”。也就是说,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劳动形式,和其他服务一样,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第三产业论 西方现代经济学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第二产业指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信托业在内的以提供非实物的服务产品或服务为特征的各部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985年4月关于一、二、三次产业的划分:提供服务劳动的部门包括四类,其中明确将教育、文化、卫生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涵盖在内,将教育定位于第三产业,即广义上的服务业。 (三)ISO9000質量管理理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于199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提出,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保证,以持续改进为发展,最终使顾客满意、本组织成员、供方、合作伙伴及社会共同受益的管理模式。该理论自产生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教育领域的研究者认识到:该理论所倡导的“顾客满意”、“服务质量至上”等观点同样是对传统教育观向教育服务观转变的有利启示和指引。 (四)各家学者观点 古今中外不乏学者将教师比喻成从事不同服务行业的人员。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学说把教师比喻成助产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的帮促者;杜威的儿童中心说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师仅是学生的看护者;龚自珍在其《病梅馆记》一文中把施教者比作“养花人”等。这些观点皆渗透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观点。 二、对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界定 教育服务观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更接近于“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对其“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这是社会本位论向个人本位论的转变。教育的关注焦点完全是学生,通过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提供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提供者和提供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诚然,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服务形式,是有别于简单的“保姆式”服务活动的,对其质量的保障有赖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运用。 笔者对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界定为:从教育服务观的视角,对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内涵、参与人员及各环节进行重构与解析,在获得相应的原则和标准后,据此对影响其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各要素逐一开展定量或定性的价值判断与考量,最终起到提升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其中,各要素应紧密围绕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学生,重视其学习体验和感受,核心评价内容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 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学评价的一般性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课程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此外,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还要体现其核心指导思想的理论精髓,即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其感受和需求应成为整个评价过程的“焦点”。因此,与传统网络课程评价相比,基于教育服务观的网络课程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