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4期).docx

  • 0
  • 0
  • 约4.14千字
  • 约 55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城市规模对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5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城市规模对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 作者:潘丽群 张少华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04期 摘 要: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关键词: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性别工资差距 文章编号:2095-5960(2021)04-0083-09;中图分类号:F244;F241;F29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女性劳动力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根据世界劳动组织2016年统计,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3%,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美国56%、德国55%、法国51%、日本49%、印度27%)。但性别工资差距依然显著存在,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后,我国男性劳动者小时收入比女性劳动者小时收入高23.8%。[1]针对性别工资差距现象,学者们一方面分析了性别工资的差距趋势[2-4],一方面探讨工资差距的来源,主要从性别歧视、个体特征差异和职业、行业差异等角度展开[5-10]。 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的集聚效应和生产技术的升级冲击了劳动力的工资以及异质性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然而,现有研究尚未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视角来探讨劳动力工资的性别差异。具体而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劳动力带来了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同时由于其个体的异质性获得城市规模溢价具有差异性,那么城市规模将如何影响性别工资差距呢?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缩小男女工资差距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发现更密集的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更高,并将此现象称为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11-13],大城市因为集聚经济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即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更高。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着重体现在劳动技能的异质性和工作形式的异质性。[13-14]美国1979~2007年工资不平等程度增加的23%来自更大城市中工资不平等更快地增长,并认为高低技能工人工资的组间差距在大城市地区更快速地提高是导致这一工资不平等变化图景的主要原因,即高技能工人的城市规模溢价高于低技能工人。[12]还有学者认为认知性和非认知性技能在不同规模城市的衡量是相似的,但是这些技能应用于软件和技术行业的回报在更大的城市会更高。[15]同时,研究发现城市的集聚经济对常规性工作和非常规性工作的作用不同,从而大城市更有利于非常规性工作工资的提升。[14]除了规模工资溢价的异质性,城市化带来的技术升级也给异质性劳动力带来不同效应,譬如利用广东佛山南海区“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研究实证发现,制造业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将重塑劳动力市场的分配机制,生产线升级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而男女性劳动力分属于不同的技能束,认知技能回报上升,女性工资大幅增长,性别工资差距得以收敛[16]。 然而,现有研究尚未从城市规模的视角来探讨劳动力工资的性别差异。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劳动力带来了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同时劳动力由于其个体的异质性获得城市规模溢价具有差异性,那么城市规模将如何影响性别工资差距呢?为此,本文基于最新的2017年247个城市的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计量回归方法[17],检验男女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差异,实证发现男性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正向效应中获益比男性多,使得男性所拥有的薪资优势逐渐被抵消,性别工资差距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从可观测特征和不可观测特征两个方面对性别工资差距的成因进行解释。第一,可观测特征主要包括自身禀赋特征、受教育程度等,如基于2003和2013年CGSS數据,发现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扩大,并对工资分解发现,职业内部和职业间因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降低,因男女禀赋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上升。[9]但相反地,有学者基于UHS1988~2001年性别工资差距研究,认为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关键是降低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例如提高女性职位升迁的速度等),而不是改善女性的个人特征(如教育水平),后者改善性别工资差距效果远远小于消除歧视的效果。[5]第二,不可观测特征主要集中于难以解释的非生产率特征导致的工资差异,也被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