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田园诗与唐代文人的淑世精神-《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期).docx

  • 0
  • 0
  • 约2.5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唐代田园诗与唐代文人的淑世精神-《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唐代田园诗与唐代文人的淑世精神 作者:周秀荣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在儒家思想及儒家诗教观的影响下,唐代田园诗表现出了较强的淑世精神。初盛唐田园诗中,虽以抒发悠然自得的闲适之乐为主调,但仍然透露出关怀民生疾苦,希望有所作为的淑世情怀;中晚唐田园诗中的淑世精神则进一步加强,对田家疾苦诸如稼穑之艰辛,各种自然灾害,战争及社会动乱,尤其是苛重赋税给广大乡村百姓造成的苦难均有较深入的反映,突出体现了唐代文人同情民困,忧念苍生的仁者之心;唐代田园诗还表现出较鲜明的自省意识,是唐代诗人淑世精神的又一体现。 关键词:唐代;田园诗;淑世精神;自省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2013.03.031 唐代田园诗具有鲜明的闲适情调,蕴含着丰富的闲适文化,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闲适人生的执著追求。然而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唐代文人在追求个体精神自由与闲适意趣的同时,并未全然忘怀身外的现实世界,而是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弊端的愤慨与批判,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另一精神追求——淑世精神。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淑世精神属于“载道文化”的范畴,是以儒家“志于道”作为人格理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功利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文化模式。 有唐一代,统治阶级采取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兼容并蓄的开明态度,从立国之本而言,儒学则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主导思想。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唐代文人的人生信仰也比较自由开放,多出入于儒、道、释之间。如果说唐代文人在人生信仰、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常常杂以佛、道,那么从终极人生价值取向上来看,儒家积极入世、奋发有为、关怀现实政治的淑世精神则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早已在他们的心灵中根深蒂固,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唐一代,不仅有杜甫、韩愈这样终身以儒家思想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文人典型,即便在那些深受佛、道思想浸染的文人身上,也能发现儒家思想的鲜明体现。例如有“诗佛”之称的王维,虽然从中年以后即寄意园林,专心诵佛,但终其一生却从未离开仕途。因为他认为“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并为自己晚年“上不能原本理体,裨补国朝;下不能殖貨聚谷,博施穷窘。偷禄苟活,诚罪人也。”而深感惭愧(《与魏居士书》)[1]。 诗仙李白的思想也颇为复杂,道教对其影响尤为深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但 “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理想与追求也伴随其一生。而强调文以载道,裨补教化的儒家诗教观也进一步促使唐代文人以诗歌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如陈子昂在其诗歌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修竹篇序》中提出诗歌应恢复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2];元结提出诗歌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3];白居易则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4]。 在立足于儒家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儒学诗教观的双重影响下,唐代田园诗体现出较鲜明的淑世精神。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那些富于闲适情调的田园诗(田园牧歌)倾注了更多的欣赏与关注,而相对忽略了深蕴淑世情怀的田园诗,甚至把它们排斥在田园诗的范畴之外,这无疑阻碍了对于唐代田园诗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全面把握。 一 初盛唐时期,在王绩、王维、孟浩然等诗人的田园诗作中,抒发悠然自得的闲适之乐确实是其诗歌的主调,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能从中窥见到他们内心深处那并未完全泯灭的淑世情怀。如王绩在《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开首写道:“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说明诗人早年曾是一位胸怀天下、志在兼济的儒士,中年之后的归隐避世完全是不得志后的无奈之举。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甘。 王维在尽情抒写自己悠游田园的隐士风流的同时,也时不时地摄入农家艰辛劳作、生活贫困的身影:“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野望》),“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赠刘蓝田》),“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田家》)。 孟浩然作为一位典型的盛世隐士,在陶醉于“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题张野人园庐》)的闲逸之趣时,也坦露过“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元日田家》),“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田园作》)的真实心迹。 李白是人所共知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之为“盛唐的时代歌手”。李白的诗不仅赞美了帝都的壮丽雄伟,城邑的富庶繁荣,也展现了乡村安乐、富足的生活景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