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方式及实践路径-《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2期).docx

  • 0
  • 0
  • 约3.24千字
  • 约 35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方式及实践路径-《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方式及实践路径 作者:徐清清 来源:《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2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价值引领,为司法裁判增强说理和指引价值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在宏观层面以指导思想抽象融入,同时在微观层面通过民法典的具体规范得到表达。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法律修辞,可以使社会共同达成的共识与信念得到不断加强,但应当坚持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前提,以实现法律正义为目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商事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司法裁判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2)02-0038-06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以来,核心价值观对法治建设的影响逐步加深。特别是202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运用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对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规定在第一条中,是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典范之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曾指出:“要努力使民事主体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1]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时代、在民商事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成为全社会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意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体现在立法层面,也体现在司法层面,即核心价值观为民法典的制定编纂提供价值引领,也为民事案件的司法裁判提供价值导向,加强核心价值观对法律的支撑作用。 (一)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价值引领 立法是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前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核心价值观能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价值指引,其重要原因在于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与民法典的立法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这在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民法作为私法,充分保障意思自治,在法律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平等为民法等私法规则的制定提供正当性的理论支撑;公正,即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样也是民法典的立法理念。民法典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不断加强民事法律规范的完善,促进社会进步;法治以规则意识为核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正是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民法典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 核心价值观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价值引领还表现在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将价值理念融入具体规范中。例如为弘扬社会和谐、为人友善的价值观,在好意同乘过程中驾驶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同乘人损害的情形下,应当依法减轻其赔偿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社会民众乐于助人;又如,在紧急救助行为中,救助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从而鼓励社会民众大胆、放心地见义勇为,不因“怕惹上麻烦”而纠结于“扶不扶”“救不救”的问题,免除其后顾之忧。 (二)为司法裁判提供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观不能直接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但可以作为增强裁判说理和指引裁判价值判断的裁判理由。[2] 1.增强裁判说理。“裁判说理的可证成性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共同构成了司法裁判的正当性。”[3]仅有合理的裁判结论,没有充分的说理依据,则司法裁判的正当性是不完整的。运用核心价值观进行充分说理,不仅大力弘扬了核心价值观,也增强了司法的公信力。指导案例99号——葛长生诉洪振快名誉权、荣誉权纠纷案就是运用核心价值观增强裁判说理的典型案件。案件审理时民法典尚未出台,没有关于英烈保护的规定,法官以“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属于民族精神,也是核心價值观的重要内容,以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为由进行裁判说理,指出侵害英烈荣誉、名誉的行为不仅侵害了英雄烈士及其近亲属的个人情感,也损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充分发挥了司法彰显公共价值的功能。① 2.指引价值判断。司法裁判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指导意见》第7条指出,案件涉及多种价值取向的,法官可以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进行价值判断。在“狼牙山五壮士”案中,充分体现了个人权利的行使边界应当以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当个人权利的行使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时,法官在利益权衡时应当优先选择维护公共利益。该案中,法官将英烈事迹背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内化为民族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定被告的行为侵害社会公众的民族情感,其个人言论自由的行使已经超出了合理边界。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方式 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典第一条的立法目的中,但是写入法条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