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4年39期).docx

  • 0
  • 0
  • 约1.05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试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4年39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试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作者:汪菊红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39期 摘 要: 英语教学中英汉两种语言蕴含的文化差异通常是学生做出正确理解与翻译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学生长期难以摆脱的文化瓶颈及产生的原因,探讨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思辨能力 文化瓶颈 英汉两种语言植根于迥然各异的文化体系,当彼此相遇时,文化矛盾引发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除了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亦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文化思辨能力的界定 汉语注重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则归属于科学文化,二者的差异存在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在互译中是依赖语言的上下文而存在的。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思考与辨别能力,增强其文化敏感意识,帮助学生突破文化瓶颈,习得文化,习得语言,从而可以做出正确的理解与翻译。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瓶颈 汉英文化因素的差异既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动力所在,又是其经常遇到难以跨越而受挫的障碍。这是因为英汉两种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既存在同质性,即文化共核;又存在异质性,即文化方面的差异乃至文化冲突。学生面临的文化瓶颈主要是由于两种文化的异质性导致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所遭遇的文化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负载词汇 汉英两种语言在互译时,词汇是理解语言并给出准确翻译的基础,文化的同质性体现在语言上,通过互译交流可以实现语言形式和意义上的基本再现。相反,负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译词的选择,对学生而言时常是一个雷区。这类词汇对译入语文化而言是异质的东西,缘于异质,所以具有排他性,很容易引起误译或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产生表达上的空白,也就是“词汇空缺”。学生经常会对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掉以轻心,忽略文化因素对翻译的调节作用。例如:“dog-eat-dog”,“cut-throat”不是汉语中常说的“狗咬狗的”、“切断喉咙的”,而是均用来指代竞争的“残酷的”,“stew in one’s own fat”也不是“在自己的油脂里面炖”,而是表示“自作自受”。因不了解文化色彩鲜明的词汇产生的社会背景,加之无生词障碍,学生做出误译或硬译在所难免。 2.语言意义所寄身之语场 文化是一个大环境,在此环境下的语言形成了其独特的语场,即“单词、词组、语句在思想表···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