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业文化》课程标准.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5 《中华商业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华商业文化》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财经商贸类专业 【授课单位】 【总 学 时】32 【教 材】孙勇、李德武,《中华商业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商业文化概念及形成发展的了解包商业文化思想,商业文化载体,多态市场的变迁,诚信文化,义利文化,勤俭文化,创新文化,商业文化前沿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商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商业文化与日常商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商务活动人才市场对财经商贸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以及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设计,序化教学内容。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密切可联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设计围绕以提高学生的商务契约精神、提高学生对商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有机地融入教材中,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通过重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始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商业与商业文化。 (2)了解茶叶、瓷器、丝绸和中草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了解传统商品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4)了解诚信的含义与特征。 (5)理解义与利的含义,以及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合理内核 。 (6)理解勤俭的定义与意义。 (7)了解创新的概念与创新思维。 (8)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层次、作用和建设过程。 (9)理解商务礼仪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商业文化的各项功能。 (2)能够发掘商品的文化内涵,弘扬优秀的商品文化。 (3)能够归纳与总结出商品市场发展的特点。 (4)能够深刻领会诚实守信对经商的重要性。 (5)能够深刻体会义利文化对经商的重要性。 (6)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做到勤劳节俭。 3.素质(思政)目标 (1)增强对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2)深刻领会中华商业文明成果,大力传播商业文明。 (3)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4)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5)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传承积极、健康的义利文化。 (6)培养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7)增强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强化创新能力。 (8)发扬优良传统,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8章,32课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如表1-1所示。 所用 教材 课程内容 学时(40 ) 中华商业文化 第一章 商史文化 第一节 商业概述 1 4 32 第二节 商业文化概述 1 第三节 古代商贤及其商业思想 2 第二章 商业文化的载体 第一节 华商名品 2 4 第二节 支付、度量与计算工具 2 第三章 多态市场的变迁 第一节 商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2 4 第二节 中华商帮 1 第三节 商行天下 1 第四章 诚信文化 第一节 诚信概述 1 4 第二节 抱诚守真,言信行果 1 第三节 诚信文化的践行要求与建设途径 2 第五章 义利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 1 4 第二节 义重如山,以义取利 1 第三节 传承与发扬科学的义利观 2 第六章 勤俭文化 第一节 勤俭概述 1 4 第二节 躬行节俭,勤俭取利 1 第三节 传承与发扬勤俭文化 2 第七章 创新文化 第一节 创新概述 1 4 第二节 变革创新,激流勇进 1 第三节 创新文化及其建设策略 2 第八章 商业文化前沿 第一节 现代企业文化 1 4 第二节 品牌文化 1 第三节 商务礼仪 2 表1-1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课时安排 四、课程实施 4.1 教学条件 我校十分注重建设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数据库等。 同时,我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为本课程的教学出谋划策。 4.2 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讲解、多媒体演示、场景模拟法、案列分析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 (1)讲解法:主要用于讲授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行业岗位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2)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

文档评论(0)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