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doc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中相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进一步体会利用类比的思想研究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方法; 4.探究经历“试验、猜想、证明”的过程,感受几何命题的合理性,并通过证明确认命题正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中相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难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建议】通过复习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思考并分析问题 通过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探究】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等于相似比吗? 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的高, 求证:. 思路点拨:构造包含高线在内的相似三角形,利用性质得到 【证明】 证明:∵△ABC∽△A'B'C', ∴∠B=∠B′. 又△ABD和△A′B′D′都是直角三角形, ∴∠ADB=∠ A′D′B′ . ∴△ABD∽△A′B′D′. ∴. 反思:证明过程反复依赖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强化对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 【归纳】 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符号语言: ∵△ABC∽△A′B′C′,相似比是k 且AD⊥BC,A′D′⊥B′C′ . ∴. 【思考】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 已知:△ABC∽△A′B′C′,相似比为k,即 求证: 证明:∵△ABC∽△A′B′C′ ∴∠B′=∠B,∠B′A′C′=∠BAC 又∵AD,A′D′分别为对应角的平分线 ∴△ABD∽△A′B′D′ ∴. 【延伸、总结】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 对应中线的比都相等,且都等于相似比. 符号语言 ∵△ABC∽△ A′B′C′ ,相似比是k 且AD、A′D′是对应边的高线, BF、B′F′是对应边的中线, CE、C′E′是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 【教学建议】通过探究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本节课重难点的学习任务 【做一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是2:5,已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条高线为10,那么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高线长度是 . 答案:4或25 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解:设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的高线长度是h,则 或 解得,h=4或h=25 【教学建议】通过做一做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到当堂检测的目的 独立思考并尝试写出解答过程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重要知识点 【探究】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分别与相似比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你研究一下吧 (1)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BC的周长和△A′B′C′的周长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猜想: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证明:∵△ABC∽△A'B'C', (等比性质)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2)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BC的面积和△A′B′C′的面积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猜想: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证明:∵S△ABC= ∵ ∴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学建议】通过探究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本节课重难点的学习任务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若△ABC的边BC上的高为6,面积为,求△DEF的边EF上的高和面积. 解:在△ABC和△DEF中, ∵AB=2DE,AC=2DF, ∴. 又∠D=∠A, ∴△DEF∽△ABC,△DEF与△ABC的相似比为. ∵△ABC的边BC上的高为6,面积为, ∴△DEF的边EF上的高为,面积为 先说明相似关系,再依据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分别进行求解. 例2 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的中点,求: (1)△DEF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 (2)△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 解:∵D,E,F

文档评论(0)

nklz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