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医学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发 热 《急诊医学》 定 义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 发热时代谢增快,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提高13%。 发热时葡萄糖分解代谢增加,尤其寒战时更加明显,无氧酵解增强,乳酸产生增加,发热时肌肉疼痛可能与之有关。 发热时脂肪分解增加。 发热时骨骼肌蛋白分解增加,形成大量游离氨基酸,为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和组织修复提供物质基础。 发热病人几乎都有急性期反应,是指机体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组织损伤或应激时的急性反应,包括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增多(如C反应蛋白),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增高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发热时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等。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完善,高热易引起抽搐。 高热刺激窦房结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一般每升高1℃,心率增加10-18次/分。 高热和酸性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增加散热。当抑制呼吸中枢时呼吸浅慢。 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病理生理机制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自我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增强,能量代谢和氧化速度加快,有利于抵抗疾病。但发热太高或过久会使器官功能和代谢发生障碍。体温超过41℃,脑细胞就可能受损,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功能。 病因 ㈠ 传染性发热:各种原因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感染及坏死物质等均是外源性致热源,其或直接刺激吞噬系统,或与某些蛋白结合刺激吞噬系统,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温度低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温度,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骨骼肌屈伸肌同时不随意收缩,出现畏寒,寒战。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汗闭,散热减少。 温度达到调定点,机体散热,表现为发热,自我保护反应,抵御疾病。 年老体弱、婴幼儿、肿瘤晚期、长期营养不良等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即使感染很重,也常常不发热。 ㈡非感染性发热 ① 无菌性组织坏死吸收:见于急性心梗、血栓形成、恶性肿瘤、血液病、大手术后、骨折、烧伤、放疗后,是因为坏死组织的吸收,刺激机体内生性致热源,同时蛋白分解代谢增高,产生发热,也称为吸收热。 ②物理、化学与机械因素引起:多是体温中枢直接损害的结果,为中枢性发热,体温39℃以上,无汗是其特点。如:中暑、癫痫持续状态、烧伤、有机磷中毒、脑出血、脑外伤。 ③免疫性变态反应疾病: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于内生性致热源所致。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过敏、输液行业、类白血病反应。 ④药物引起:抗原-抗体反应或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如奎宁、巴比妥类、砷制剂。 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代谢增高所致。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大量脱水。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 ⑦皮肤散热障碍:如全身性皮肤病变鱼鳞藓。 热度 热程 热型 发热时相 主要教学内容 病史 发热时的伴随症状对于原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发热原因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常见伴发症状有寒战、皮疹、皮肤黏膜充血出血、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昏迷等。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发热的感染性病因 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 急诊处理流程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 发 热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度略低0.2~0.4℃ 36.3 ~37.2℃ 比口腔温度稍高0.3~0.5℃ 直肠体温最准确 24小时内下午体温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略高于正常 波动范围<1℃ 机体 产热>散热 发 热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 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低 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超高热 41℃以上 高 热 39.1~41℃ 长期 发热 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FUO) 急性 发热 病程在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等.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