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形成的危险因素与对策.ppt

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形成的危险因素与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目前从三个不同的设计理念开展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都取得一定进展。三个设计原理分别是: 位移调节 双光学面调节 变形调节 位移调节 位移调节是通过调整光学面前后位置来实现调节,晶状体厚度本身不变。这类人工晶状体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1CU(Human Optics 公司)、AT-45(Eyeonics Vision 公司)和最新上市的Tetreflex(福来视)。 Tetreflex(福来视)自由调节晶体 眼睛未调节时(远视时) 眼睛在在调节时(看近 ) 双光学面调节 双光学面调节是通过改变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总屈光度的变化。这类人工晶状体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Synchrony(Visiogen,Irvine,Calif)和Sarfarazi Elliptical IOL(Bausch & Lomb)。 还有一种处于实验阶段光学部位可变形的人工晶状体Quest Vision Technologies/AMO,在调节时,它不仅可以在眼内移动,也可以改变人工晶状体前表面的陡峭度。 注入式人工晶状体是在保证囊袋的完整性来完成手术过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微穿刺口去除混浊晶状体,保持囊袋完整性,再通过同一穿刺口注入透明的凝胶样物质(polymer),充满囊袋的凝胶物质固化后,形成有弹性的晶状体形态。 这不仅恢复了晶状体的形态,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囊袋原有的张力和弹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向密封的囊袋内注入低渗液使晶体上皮细胞溶解的方法有望解决术后囊膜混浊的难题。 直角边缘设计的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后后发障的发生,大部分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屏障作用(Barrier effect of the IOL optic),即防止PCO的第二道防线。 所谓屏障作用,除指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表面与后囊膜完全帖附,即“无间隙,无细胞”的一种状体外,主要指光学区直角边缘设计,它的几何形状对向视轴生长的细胞有极佳的屏障作用。 眼内接触镜(ICL) 专为有晶状体眼眼内屈光矫正设计的折叠人工晶状体也已在临床应用。这类晶状体分为三种类型:前房型、后房型和虹膜夹型。 前房型以美国Ophthalmic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o (OII) 公司的Phakic 6为代表,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树脂(PMMA),表面肝素处理,光学部直径为6mm,全长角膜横径加1mm;屈光度用Holladay公司计算。这种人工晶状体的特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效果可靠。 后房型册以美国Staar Surgical 公司的ICLTM为代表,全长10.8-13mm;光学部径4.5-5.5mm;中心厚度仅0.06mm;度数范围±20.0D。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其屈光不正的矫正效果非常满意,且原来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高的担心,也逐渐被越来越熟练的手术技术所克服。 虹膜夹型以Verysyse为代表,硬质襻顶端有一裂隙,植入时将虹膜组织嵌于裂隙中加以固定。这种晶状体在植入时有一些特殊技术要求,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其临床效果也已得到相当数量的累计病例的证实。 背驮式人工晶状体 对婴幼儿屈光状态而设计的背驮式人工晶状体,以及专为预防后发障而设计“bag-in-the-lens”型人工晶状体等也开始在临床上使用。 谢谢! THANKS! PCO形成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眼科研究所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合并后囊人工晶体植入(PC-IOL),术后有两个主要远期并发症: 后囊混浊(PCO) 人工晶体脱位 发病机制 大多数临床病例的后发障是白内障术后由晶状体囊袋内残留或新生的上皮细胞增殖引起.故混浊并不是由后囊膜本身引起,而是由增殖迁移的细胞在后囊膜上形成不透明膜而引起 不透明的上皮串珠增殖和赤道上皮细胞向后迁移都可导致后发障 ?临床表现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PCO的发生率可高达50%。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PCO。晶状体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Elschnig珠样小体。常伴有虹膜后粘连。??? 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形成的危险因素 手术创伤 血-房水屏障破坏: 残留晶体上皮细胞产生炎症介质、手术创伤及免疫反应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是构成间质、上皮血管基底膜基本成分的一些不溶性蛋白,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和蛋白多糖三大类,其中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4)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与免疫防御机制有关的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白介素等;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ming growth facto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