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精选].doc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精选]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 作者:彭砺志 ????在古代,尺牍是人们话语交流的书面形式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它综合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交际关系以及审美方式。汉魏以降,工尺牍、善书翰被视为世族士人立身的艺能,尺牍也以其书法之美成为世人宝爱藏弆的对象,并催生出魏晋书法灿烂之观,蔚为后世帖学的渊薮。同时,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书仪规范在客观上又成就了尺牍大小错落、长短参差和虚实相映等复杂多变的形式美感。书疏当面,迹乃含情,人们赏悦尺牍,正是综合了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因素。 ????尺牍书法差参错落的形式在书仪中被称为平阙,其本质与尺牍书写过程中“以工为敬”的心理要求一样,都是礼俗在书仪中的反映。较之于启奏类文书的一本正经,僚朋居家尺牍的平阙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其灵活性常为书法家个性化书风的创造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在当代书法创作和展览中,以尺牍形制或借鉴尺牍平阙样式创作的各种体裁的书法作品层出不穷。创作者将创新的眼光共同指向其流美空灵的构成形式,这无疑又唤醒了今人对古代尺牍书法艺术魅力的热情,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一些书写者对2000多年的尺牍文化的隔膜,和对于这种由多种文化价值外化凝成的艺术行为和语言习惯的生疏,多数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单纯行为上的摹仿。正如有学者所批评的那样,“也有些人不了解古代尺牍出于礼仪习俗而时作移行的原委,不管写什么内容,都写得七长八短的,于是有刻意造假尺牍的现象。?”况且就书法创作而言,古代尺牍所蕴藏的多样化形式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当代书法“造假尺牍”?的现象也暴露出目前书学研究中对尺牍这种所谓的“平阙”形制关注不够。现今流行的尺牍书法一类的书籍多数就此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再就学界对平阙问题的研究来看,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敦煌文书中关乎平阙文献的整理及其礼制的发掘,极少涉及存世的尺牍书迹,至于以通史视觉对这一书仪变化形式进行考察,则暂付阙如。 ????为了对古代书仪的研究有所贡献,同时给尺牍类书法创作提供一种理论或实践上的借鉴,本文拟对沿袭2000多年的尺牍平阙的历时性变化、原理方法、图式类型等问题作一较全面的探讨。所见不广,阙误在所难免,篇幅所限,议论定有未周,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一 平阙的源流与演变 ????今天我们看到古今尺牍作品中长短不一的行款形式古人称之为“平阙”。平阙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其卷四明确规定了当时表状笺启等官牍文书的“平阙之式”,敦煌写本中郑余庆的《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在此之外还详细地规定了家私书疏的平阙内容。平阙,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平出”,《左氏襄公二十五年传》疏引魏晋《仪注》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别行跳出即平出。具体而言,在尺牍行文书写中如遇到特殊的人、事、物、称谓及其关涉的动作等字词时或另起一行抬头书写。平出发展到明清,因其超出原来齐头,所以又形象地被称为“抬头”,形成了包括单抬、双抬、三抬、四抬甚至多抬的文书制度,按照从高到低的抬序又分为第一抬头、第二抬头,依次类推。 ????二是“阙字”。遇到前述类似情况时因内容重要性等差或书写性空间要求不作移行处理,只在原行相关的词语上方空一二字或更多字再直行书写,此谓之阙,或可对应称之为“空抬”或“挪抬”。平与阙二者都是体现书疏中尊卑程度与相互关系的外化形式。 ????应该区别的是,这里讨论的平阙形式与手札中表示题额、段落提示、题记等内容而造成的与此相同的行款格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根据尺牍所见,平阙形制滥觞于秦,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宋,明清之际流于泛滥,至于近代可看成是前代之孑遗。以下我们结合当时的尺牍书迹具体加以寻绎。 ????(一)秦代萌芽期 ????平阙之制,先秦未见,甲骨钟鼎文字,凡“王”、“王曰”等辞句,不提行亦不空格。许同莘认为“君臣一体,不以直书为嫌,此古义也。?”自秦代开始,方出现提行颂圣之体。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八?秦阳陵虎符跋》: ????平阙之式,古金文中无有也。惟琅琊台残石则遇?“始皇帝”、“成功”、“盛德”及“制曰可”等字皆顶格书,此为平阙之始。此符左右各十二字,分为二行,“皇帝”二字,适在第二行首,可知平阙之制,自秦以来然矣。? ????除琅琊台刻石之外,其他如《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峄山刻石》等全然没有恪守平阙(这或许是后人在翻刻过程中重书挪行所致),二世诏书和李斯奏文,凡“始皇帝”内容不守平阙的例子非常普遍。可见,发端于秦的平阙形制,因国祚甚短尚未形成严格的制度,但却是后代平阙形制的嚆矢,如同尺牍以名称、书式区别尊君卑臣一样,影响甚远。? ????睡虎地秦墓的两封木牍家书是目前秦代公私尺牍中唯一所能见到的以提行为敬的例子,此形制格式可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