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被吸收物质依靠其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从浓度高的地区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的过程。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胞外 胞膜 胞内 S S S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单纯扩散的特点: c. 运输动力 a. 非特异性的 b. 吸收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营养物质单纯扩散能力的影响因素: a. 吸收营养物质的分子大小 b. 溶解性(脂溶性或水溶性) c. 极性大小 d. 膜外pH e. 温度。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胞外 胞膜 胞内 2、促进扩散 以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在载体物质参与下,物质从浓度高的胞外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真核微生物) T S T S T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与单纯扩散的相同点: c.无需代谢能。 a.被动的扩散。 b.无化学变化。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独有的特点: 载体使营养物质的扩散加快,它会影响该营养物质在膜内外建立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吗? a. 载体的专一性 b. 运输速率提高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以代谢能为动力,在载体参与下,将物质从胞外向胞内转运。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胞外 胞膜 胞内 T S T S T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同促进扩散的共同点: a. 载体 b. 载体构型的变化。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的不同点: a. 动力 b. 载体构型变化原理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被吸收物质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厌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 大肠杆菌磷酸转移酶体系与葡萄糖的运输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被吸收物质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厌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 大肠杆菌磷酸转移酶体系与葡萄糖的运输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 促进扩散、基团转位、主动运输。 2、肽与氨基酸: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促进扩散(次要方式) 3、离子: 主动运输 第三节 培养基 培养基: (教材P16)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作用: 为微生物提供理想的人工培养环境,以进行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生物制品的生产。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适合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1)从营养型的角度看 生理特点不同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营养要求不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 马丁氏培养基或蔡氏培养基 (2)从类群的角度看 自养微生物 合成能力强 简单的无机物 异养微生物 合成能力弱 至少提供一种有机物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1) 浓度适中原则 大量元素 10-3-10-4 mol/L 微量元素 10-6-10-8 mol/L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2) 营养比例原则 a. C/N b. 其它营养的比例(矿质元素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