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人物绰号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夷坚志》人物绰号研究

绰号也称诨名、诨号、谑名、外号等,一般是由他人命取后得到公认、且其使用不取决于本人意愿的名、字、号之外的别名,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由于绰号用语传神,能准确生动地刻画人物,往往传播广泛。绰号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紧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对绰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和民俗文化。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取材于耳闻目睹的奇闻异事,书中人物形形色色,绰号非常丰富。本文拟对其中人物绰号的来源和特点进行研究,以管窥南宋的市井风情和文化心理。

一、《夷坚志》人物绰号的来源

《夷坚志》中人物绰号非常丰富,其来源各异,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特点或身世背景。从得名之由来看,这些绰号的类型大致有六:

第一类,根据人物的外形特点来命名。有依据发型特点来命名的:头发剃掉一部分再扎抓髻的兵家子“髡而髽”,人称“呆道僧”;宗室赵衡头发稀少,被称作“赵葫芦”。有以生理缺陷来称呼的:如头扁的“吕匾头”,一只眼瞎的“谢眼”,耳朵被咬掉一块的“徐咬耳”;秦秀才腿部过长,人称“秦长脚”;张廿二貌丑口阔,被称作“鲇鱼”。这些绰号多根据人物的外貌缺陷来称呼,带有嘲讽意味,并非雅称。

第二类,根据人物的离奇身世命名。“鬼太保”据传是已死的鬼妾所生的孩子;“僧老”是个不食荤腥的小孩,相传为高僧投胎转世;“海王三”是海岛女子所生;“猩猩八郎”的母亲是被称为猩猩国的荒岛女子。

第三类,根据人物或家庭的行业背景命名。由于同一行业从业者众多,这类绰号往往冠以姓氏进行区分。“曹布子”是曹氏之子,靠织布赡养父母;“米张家”是卖米的;卖油的渠生叫“渠油”;帽匠吴翁绰号“吴纱帽”;官妓蓝氏家中卖粥,人称“蓝粥”。

第四类,根据人物的技能特长命名。王三擅长捕蛇,人称“蛇王三”;霍秀才身强体壮,善搏击,号称“霍将军”;范子珉尤善画牛,号为“范牛”;杨画师擅长画普贤像,绰号“杨普贤”。有一些绰号的来源显得迷信,据传被称呼者具有神秘的能力。一道人被称为“相翁”,因其能知道别人的过去未来事,且都准确无误;会稽人桂百祥,“能役使六甲六丁,以持正法著名,称为真官”[1]313;善摄制鬼魅的道士被称为“煞先生”;“张和尚圆觉正以道术擅名,闽人呼为圣者。”[1]1049这类绰号多与巫术有关:“相翁”未卜先知,“真官”和“煞先生”善治鬼魅;“圣者”道术高深。

第五类,根据人物的行为或性格特点命名。有些绰号的来源与人物的典型行为有关。如:“程佛子”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余观音”经常持诵救苦观音菩萨,至于饮食坐卧,不绝于口;江陵傅氏喜欢结交道士,见到云游道人便邀其还家予以款待,人称“傅道人”;僧人方氏只穿布直掇,颇类儒流,被称为“方夫子”。佛子、观音、道人、夫子并不是以上人物的身份,其绰号命名源自其行为特点。

还有些异于常人的饮食、言语和行为习惯也往往成为绰号的来源。“屠醉”是嗜酒如命的屠光远;“祝仙人”服用道人所赠之药后不吃东西,不畏严寒酷暑;“李仙”似得道成仙,不食人间烟火,只吃山果;“唐颠”“明颠”言语癫狂;“痴僧”每天在街巷奔走,呼之不应,也从不向人乞食;道人“李鼻涕”用鼻涕与垢腻和药。这些特异的行为是人物的典型特征,以此命名,形象而直观。

有些绰号则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关。乐平吴曾高洁重义,受人敬重,人称“长者”;狱卒蔡乙容貌可憎,禀性凶残,常常虐待囚徒,被称为“取命鬼”;三衢人王廷善于相人,却不妄许与,被称为“王铁面”;观察使李绶律身甚严、不苟言笑,被称为“法度士”。这类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绰号,也寄寓着人们的爱憎:“长者”品行高尚,蕴含褒义;“取命鬼”则因其人凶狠可憎含有贬义;“王铁面”“法度士”则为中性色彩。相较其它类型,这种以人物性格命名的绰号数量不多。

第六类,根据人物财产命名。豪民张祥非常富有,“名田藏镪,金银布帛,皆以亿计,故里俗目之为十万”[1]885。豫章沈生卖瓷器致富,人称“沈乌盆”。会稽人张守中“隶役高门,得右列一职。买田扬州江都,称为七省干”[1]1263。“十万”“沈乌盆”“七省干”之名都与人物的资产有关。

另外,有少量的绰号从两个方面突出被称者的特点,如“乌乔”“吃香刘太保”“谢眼”等。

邵武黄敦立少时游学校,读书不成,但以勇胆戏笑优游闾里间。邑人以其色黑而狡谲,目之曰“乌乔”。

(丙志卷十四《黄乌乔》)[1]488

“乌乔”体现出人物色黑的相貌特征和滑稽玩讽的性格特点。侯宝林等指出:宋、金时期,伎艺名称、曲牌名称和艺人姓名中常常出现“乔”字;“乔”是采取“发乔”的特殊方式,虚拟地摹拟某种伎艺,目的是为滑稽取笑;“乔”包含模仿、虚拟和滑稽三层意思,其中滑稽乃是“乔”的核心意义[2]。《夷坚志》中有艺妓“乔合生”,善于滑稽玩讽:“江浙间路岐伶女,有慧黠知文墨能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其滑稽含玩讽者,谓之乔合生。”[1]8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