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反映的宋代民间科技.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夷坚志》反映的宋代民间科技

宋代的建国,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辽)、党项(西夏)对抗的条件下实现的。宋人相对文弱,军事上属于失败一方,但手工业和农业比较发达,经济上属于胜利一方。宋代君主比较重视科技,特别是军事上的发明创造,朝廷每每多方鼓励。例如开宝三年(公元980年),冯继升发明用火药推动的火箭,进行试验取得成功,太祖便赐给衣物束帛。咸平年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进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冀州团练使石普,也进献自制的火箭与火球;都受到赏赐缗钱。御前忠佐石归宋进献木羽弩箭,箭长尺余,不但射出很远,射中了铠甲还能杆去而镞存,牢不可拔,从此增加了他的月俸。南宋初年,木工高宣发明大型战船,以脚踏8个木制机轮作为动力,也得到嘉奖。这些成就,表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昌明的黄金时代。

南宋有个大部头的著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民间科技的发达,那就是洪迈(1123~1202)所著《夷坚志》。洪迈是江西人,字景卢,号容斋,是个勤于著述的高官。所谓“夷坚”相传是大禹的助手,他在治水征途中负责担任记录,《列子·汤问》说:“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此书用这个名称,就说明其内容基本上是洪迈所见所闻的随笔记录,并非随意编造。《夷坚志》分甲乙丙丁4志,每志20卷,后来越写越多,分为初志、支志、三志、四志,全书共420卷,篇幅相当浩繁,流传最广的还是初志的甲乙丙丁4种。书中内容涉及不少民间科技,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医药范畴,有人统计共有60多个医疗故事,除《刘师道医》《黄氏病仆》《槐娘添药》等少数几个荒诞怪异以外,大多数都比较真实可信,反映了当时名医以及来自民间的秘方、偏方、验方之类,都是洪迈所亲闻、亲见、亲历,其文献价值不可低估。所记录的药方,约有三分之一被明代典籍收录,如李时珍的《本草》中就有记载。专家认为,《夷坚志》中大部分医药方剂都具有经典意义。此外,还有些保健方法、饮食禁忌,以及道家养生方术,也赖此书得以传播。这些医疗保健内容,不少文章都详细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拙文仅就其他一些比较突出的事例,说明宋代民间科技有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值得今人借鉴。

下面举出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夷坚甲志》卷十五《伊阳古瓶》一段,表明民间保温器物的制作技术,当时已经比较成熟。这一段内容说,西京伊阳县小水镇有个绅士名叫张虞卿,曾经在土里挖到一个前代遗弃的黑色陶瓶,形象比较优美,体积较大。他十分喜爱,清洗干净以后便放在书房里作为花瓶养花。北方到了严冬,夜晚气温会降到极低,往往达到零下好多度。他是个细心的人,黄昏时刻总是先把陶瓶里的水倒干净,以免把瓶子冻裂。有一天晚上忘记倒水,书房里凡是装了水的器物都冻成了冰。他想,这事糟糕了,这个瓶子肯定被冻破裂了,连忙一看,结果这个陶瓶不但没有一点损坏,而且里面装的水居然也没有结冰,仍然保持着白天的状态。他的脑筋比较灵活,就想到这瓶子可能有保温功能,于是便不用来插花了,干脆将它装满开水,作为暖瓶使用,结果里面的水终日不冷。张虞卿平时喜欢和朋友们出去郊游,就把这个装满开水的瓶子带出去,随时用来泡茶,居然像沸水一样地起作用,使他那些朋友们羡慕不已。从此,他对这个瓶子十分爱惜,拿它当作传家宝看待。可是日久天长,有些麻痹大意,有一回吃醉了酒,把瓶子碰倒在地,不幸掉到地上打碎了。他十分懊恼,把那些碎片捡起来仔细查看,发现这瓶的内壁全是夹层的,底部空间几乎有2寸厚。这说明宋代已经有了与现代热水瓶原理基本相似的创造,估计内胆或许上了黑釉,而且夹层也设法抽成接近真空,才产生这种保温效果。

《夷坚甲志》卷十八《赤土洞》,叙说民间的洞穴探险行动。四川资州城外30里赤土培之侧有个洞穴,相传深不可测。普州人梁子英在荣州盐井煮盐,经常走过洞口;有一天得到闲暇,便邀约同辈数人,准备了三天的干粮,拿着桦木火炬进入洞内探险,“始入路绝暗,皆狐粪,蝙蝠纵横,过百余步,地净如扫,石上钟乳下垂,如珠缨状”。他们走走歇歇,一直走到听见上面有水碓的声音,估计是到了嘉陵江了,就不敢再往前走,实际上洞穴还没有走完。这种行动现代人经常在做,但1000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实践了。卷十九《晦日月光》是记载一次发现“不明飞行物”(约当今UFO)的经过。乾道二年(1166年),丞相赵挺之的长女嫁给史家多年,已经年纪不小了,那年暑天气候特别热,她夜晚睡不着觉,便躺在院子里纳凉,忽然见到月光照满中庭,好像白昼一样。她读过书也懂得诗词,不禁赞叹“大好月色”!想吟几句诗赞美,忽然“月痕稍稍缩小,斯须光灭,仰视星斗粲然”,最后变得一片漆黑,这才想起那天是农历的月底,根本不会有月亮出现,于是感到特别奇怪。此事现代不少UFO书刊都做了转录,成为UFO渡过杭州的实例。

《夷坚乙志》卷十五《诸般染铺》,记载了南宋民间一种特殊的技艺,涉及的可能是化学问题。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