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你知道“济南八景”的前世今生吗?.docx

【老济南】你知道“济南八景”的前世今生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济南】你知道“济南八景”的前世今生吗?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历下秋风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锦屏春晓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趵突腾空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鹊华烟雨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明湖泛舟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佛山赏菊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白云雪霁 崇祯年间《历城县志》中所刊的“济南八景图”之会波晚照  “八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北宋著名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使得“潇湘八景”广为流传之后,“燕京八景”、“关中八景”、“洛阳八景”等相继问世,全国各地的“八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到金元时期,已是“各郡县均有八景,处处皆然”,以至“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自古便拥有湖泉胜景、灵山秀水的古城济南自然也不会例外,很快也形成了自己的“八景”之说。济南八景“济南八景”之说成于何时  所谓‘佛山赏菊’者,此也。”再如,在该书卷五《建置考》“晏公庙”条亦曰:“晏公台,北门内,庙建台上,水由下行,今券塞,不复睹‘会波晚照’矣。”这两段文字所提到的“佛山赏菊”与“会波晚照”即恰恰是叶承宗《历城县志》中标出的“济南八景”之二,这就基本上证明了叶承宗《历城县志》中所标出的“济南八景”,也就是刘?在《历乘·景物纪》中所说的“昔人标为八景”的“八景”。  据《历乘》和崇祯《历城县志》中的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济南八景”之说早在明崇祯年间以前即已形成。那么,“济南八景”之说的形成年代最早可以上溯至什么时候呢? 据笔者推断,“济南八景”之说的最后形成年代可上溯至元代。理由如下: 其一,刘勅在《历乘·景物纪》中曾说:“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其中“沧桑代变”一语即已指明“济南八景”形成之后,到刘勅在明崇祯六年修撰《历乘》之时,已经经历了朝代更替。 其二,“济南八景”中的“历下秋风”一景指的位于大明湖南岸历山台上的历下亭一带的秋景,而历下亭在明初即废毁不存了,而且在有明一代未有重建,故如果是明人始标此八景,必不会有“历下秋风”这一景。这也足可以证明“历下八景”之说的形成年代不会迟至明初。 那么,“历下八景”之说的形成年代会不会早至金代、甚至北宋时期呢?答案是:不会。其理由是:“济南八景”中的“白云雪霁”一景指的是雪后初霁时登上位于珍珠泉、濯缨湖畔的白云楼所见到的雪后景色,而白云楼是元初时所建,北宋、金代时还没有白云楼,故如果那时的人们标列“济南八景”,就不会有“白云雪霁”这一景。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断定“济南八景”之说最后形成于元代。济南八景“济南八景”景色如何  明崇祯《历城县志》中对“济南八景”的介绍散见于第二卷《封域志·山川》和第十一卷《古迹志·宅苑》中的相关条目下,而且还不全(缺对“会波晚照”和“白云雪霁”两景的介绍)。现据相关文献记载,将其依次介绍如下:  “济南八景”的第一景为“锦屏春晓”。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龙洞山”条下载:“龙洞山,城东南三十里,……又有翠屏岩、独秀峰,下有黑龙潭、悬珠泉,崖上有二石瓮,峰侧龙祠,郡邑祷雨輙应,宋封‘灵虚公’,《九域志》以此山禹所尝登,一名‘禹登山’,削壁崚嶒,丹碧掩映,有锦屏环列之状,故‘历下八景’标曰‘锦屏春晓’。” 第二景为“趵突腾空”。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趵突泉”条下载:“趵突泉,泺水之源也。……平地泉源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固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也。景标为‘趵突腾空’。” 第三景“鹊华烟雨”。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鹊山”条下云:“历下客山胜,而北方之镇,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著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曰‘鹊华烟雨’。” 第四景“明湖泛舟”。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大明湖”条下云:“大明湖水北注会波桥,远通华不注,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冬泛水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柳,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景标为‘明湖泛舟’。” 第五景“佛山赏菊”。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佛慧山”条下云:“大佛山,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今废。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迴,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焉,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 第六景“白云雪霁”。崇祯《历城县志》和康熙《历城县志》中均未见有对“白云雪霁”这一景观的介绍性文字,但据相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