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docx

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本篇论述五脏风寒、五脏死脉(真脏脉)、三焦各部病证及积、聚、?气的鉴别。以上诸病均与五脏有关,故合为一篇讨论。 原文五脏风寒部分脱简较多,脾中寒、肾中风、肾中寒和肺、脾、肝、肾四脏“所伤”未论及,三焦各部病证和积聚病证亦略而不详,唯对肝着、脾约、肾着的证治论述较为具体,是本篇之重点。 一、五脏风寒 (一)五脏中风 【原文】 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運 [1] 而重,冒而腫脹。(1) 【注释】 [1]身运:身体运转动摇。 【释义】 本条论述肺中风的症状。肺中风者,气不布津则口燥,肺气上逆则喘。肺失治节,气机郁滞,浊气壅塞则身运而重;肺失清肃,浊气上逆则时作昏冒;肺失通调,气滞水停则身体肿胀。 【原文】 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脇痛,行常傴 [1] ,令人嗜甘。(4) 【注释】 [1]伛(yǔ予):驼背之意。 【释义】 本条论述肝中风的症状。肝中风者,风胜则动,故见头目瞤动;肝主筋,其脉布胁肋,风胜则筋脉拘急,故见两胁痛,行常伛;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令人嗜甘。 【原文】 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饑,食即嘔吐。(8) 【释义】 本条论述心中风的症状。风为阳邪,心中风者,翕翕发热;壮火食气,则身不能起;火动于中,故心中饥;心胃相连,热扰于胃,故食即呕吐。 【原文】 脾中風者,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 ① 瞤瞤而短氣。(13) 【校勘】 ①皮目:《千金》《脉经》作“皮肉”。 【释义】 本条论述脾中风的症状。风为阳邪,脾主四肢肌肉,风伤于脾,故见翕翕发热而行如醉人,四肢不收;脾居腹中而主湿,风湿相搏,故腹中烦重;上下眼胞属脾,风胜则动,故皮目瞤动;脾不运湿,湿阻气滞,故呼吸不利而短气。 (二)五脏中寒 【原文】 肺中寒,吐濁涕。(2) 【释义】 本条论述肺中寒的症状。肺中寒者,胸阳不布,津液凝聚为浊涕,随咳吐而出。 【原文】 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 《脉 经》《千金》云:时盗汗,欬,食已吐其汁 。(5) 【释义】 本条论述肝中寒的症状。肝中寒者,因筋脉拘急而两臂不举;肝寒火弱,不能蒸津上润而舌干燥;肝失调达则善太息;肝脉上贯胸膈,肝受寒袭,胸阳不宣,则见胸中痛,不得转侧;肝寒犯胃,胃不受食,故食则吐而汗出。 【原文】 心中寒者,其人苦 ① 病心如噉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 [1] 。其脉浮者,自吐乃愈。(9) 【校勘】 ①苦:《脉经》卷六第三、《千金》卷十三第一均无“苦”字。 【注释】 [1]蛊注:病名。发作时胸闷腹痛,犹如虫咬之状。 【释义】 本条论述心中寒的症状与预后。心中寒者,因寒邪外束,阳气闭结不通,故心中似痛非痛,似热非热,如食蒜后辛辣感,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犹如蛊蛀。其脉浮者,说明邪有上越外出之机,故吐后乃愈。 二、五脏病证治举例 (一)肝着 【原文】 肝著 [1]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2] ,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 ① 主之。 臣億等校諸本 旋覆花湯方,皆同 。(7) 旋覆花湯方: 旋覆花三兩 葱十四莖 新絳少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校勘】 ①旋覆花汤:原本缺药物及服法,现将《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所载移于此。 【注释】 [1]肝著(zhuó着):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之病证。著,同“着”,本义为附着、依附,此处引申为留滞之意。 [2]蹈其胸上:蹈,原为足踏之意,此处指用手推揉按压,甚则捶打胸部。 【释义】 本条论述肝着的证治。肝着是由于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若用手揉按、捶打胸部,可暂时使气机舒展,促进气血运行而缓解症状,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本病初起在气分,若得热饮可使气机通利,痛苦减轻。迨至病成,渐及血分,由于经脉瘀滞,虽得揉按或热饮亦无益,宜用旋覆花汤治疗。方中旋覆花下气而善通肝络,新绛活血行瘀,葱茎通阳散结。三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效。 关于新绛,有的医家认为是染成大红色的绯帛(有谓茜草初染,也有谓猩猩血、藏红花汁、苏木染成),陶弘景则认为是新割之茜草。证之临床,以茜草易新绛治疗肝着,确有疗效。 【辨治思维与要领】 (1)肝着以胸胁痞闷或胀痛、刺痛为辨证要点,病变初起喜热饮或揉按、捶打胸部。 (2)肝着病机为肝经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故“通”是治疗肝着的要领。 【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加活血化瘀、理气宣络之品治疗肋间神经痛、慢性肝胆疾患、慢性胃炎、冠心病等,也有医家用本方配合祛风药治疗偏头痛和面瘫。 【医案举例】 于某,男,36岁,1980年6月23日初诊。病家自述强力负重后出现左侧胸胁疼痛如刺,痛处不移,且入夜更甚,夜寐不安,以手按揉稍舒,咽喉略燥,喜热饮,舌质偏黯,脉沉涩。治拟活血祛瘀,疏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