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医典选读《本草经集注》简介与选读.docx

本草医典选读《本草经集注》简介与选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本草经集注》简介与选读 《本草经集注》又名《本经集注》《集注》,是南北朝齐梁时代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编撰的一部本草专著。本书初步建立古代综合本草的模式,为后世大型综合本草的编纂奠定了基本框架。 第一节 《本草经集注》简介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生于南朝宋代,卒于南朝梁代,江苏丹阳秣陵人(今南京市江宁区人)。陶弘景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喜读葛洪的《神仙传》《肘后方》,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19岁开始为官,41岁时辞官隐居于江苏茅山,自号华阳隐士,后人称之为陶隐居。陶弘景隐居之后,以炼丹修道、研究学问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一生著作很多,以《本草经集注》影响最大。 陶弘景有感于《神农本草经》“魏晋以来……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不辨,且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遂以《神农本草经》的传本为基础,以《名医别录》为副品,进行校勘整理注释,合为一书,命名为《本草经集注》。本书约成书于南北朝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前后。 二、主要内容 《集注》共7卷,分为序录和正文两部分,卷一为序录,卷二至卷七为正文,共收载药物730种。 序录为总论,首先回顾了本草的发展概况,然后对《神农本草经》序例的条文逐条加以解释、补充,并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现象,详细地记述了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理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并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药及金石毒例”“服药食忌例”“凡药不可入汤酒者”“诸药畏恶七情表”等,极大地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 正文为药物各论,所收载的730种药物,其中辑自《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各365种。在药物的分类方面,创造性地采用按药物自然来源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食)6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法安排药物的顺序。另外,尚有179种药物,虽有文字记载但无人认识,将其归之为“有名未用”类,总计7类。 三、特色与价值 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集注》将《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改为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这是药物分类的显著进步。与《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法相比,既便于使用者查询,又便于对药物的总结。这种分类方法在本草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本草药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完善。 2.写作手法独特,重视传承 《集注》对药物的记述,采用了3种文字加以区别,即朱墨分书,小字作注的方式。用朱色大字(红字)书写《神农本草经》原文,墨色大字(黑色)书写《名医别录》原文,各药项下用小字书写陶氏注文(在后世本草中这类注文前均记以“陶隐居书”)。这种朱墨分书记载不同的文献来源的方法,首开标注文献出处的模式,有效地保存了文献资料,使新、旧不同出处内容不相混淆,学术源流清晰可见,是非曲直各有所归,在中医药文献学上具有非常进步的意义。这种有意识地保留前人著作的内容,不将注者的意见强加于人,不割裂、不篡改的写作方式,体现了本草著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对于药性,《集注》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这在全凭手抄的年代,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办法,从中足见其整理工作的周密细致与独具匠心。 3.系统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本草成就 《集注》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对药物的性味、功效逐条进行了总结,注文中补充了大量后世本草文献资料及有关药物调查的资料,并对药物的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炮制及应用等提出了本人的见解。这些记载清楚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书的问世,标志着古代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建立,此后大型综合本草的编纂,多以本书为基本框架。 四、版本流传 《集注》最早著录于南朝阮孝绪所著的《七录》中,从唐至宋初都有流传,唐朝廷组织编纂的《新修本草》即在本书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增补而成。本书完整的原书早已亡佚,在历代重要的本草著作中,如《蜀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尚保存有本书的佚文,宋代《太平御览》也引用了本书不少佚文。原书文字可见于敦煌和吐鲁番出土的两本残卷,前者仅有卷一序录部分;后者仅为4种药物的残文。1915年罗振玉从日本小川琢治处获得该残卷写本的摄影,并影印收入《吉石庵丛书》,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据《吉石庵丛书》影印本复印。现流传的辑佚本主要有二:一是日本小岛尚真、森立之等的《重辑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1972年经冈西为人订补,日本横店书店出版;二是尚志钧的《本草经集注》,1960年辑成,后又加以校勘,199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第二节 《本草经集注》选读 从《集注》序录中选取对《神农本草经》序录阐释的原文,并从正文中遴选三味药,加注按语,帮助大家阅读和理解。 一、序录 以下各条原文均分为两段,第一段是《神农本草经》序录原文,第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