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页码 页码 /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新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溃退(kuì) 屏息敛声 督战(dū) 残绝人寰 B.颁发(bān) 眼花瞭乱 遗嘱(zhǔ) 殚精竭虑 C.仲裁(zhōng) 摧枯拉朽 辱没(mò) 锐不可当 D.娴熟(xián) 震聋发聩 悄然(qiāo) 一丝不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 A.中国骄傲??? 撸起袖子??? 论坛开幕??? 日新月异 ? ??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仪征市体育局、仪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两园杯”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 ??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运动会落幕。” C.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内容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解说:这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应该敬 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③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④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⑤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⑥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④⑥②⑤①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③④⑥②⑤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3)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6)《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开阔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比喻手法描写日夜奇幻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衡于虑 ③行拂乱其所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5.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

文档评论(0)

lookoud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