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xVIP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0年,学校获得了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主题,负责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的培训目标的研究和指导,改革了现有课程,建立了具有整体特点的临床医学专业体系。该课题于2003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一、 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 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目标比较宏观、笼统, 为使其具体化, 我校开展了培养目标的研究。 (一) 医学教育专家问卷和临床医生问题 以上述培养目标为基本内容,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 围绕知识、技能、态度设计了12个因素80个子因素测验题, 对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及华西、中国医科大等9所院校的教师、学生、临床医生、医学教育专家等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表1859份, 有效问卷1762份, 有效率94.78%。经Spss for windows 8.0软件包处理, 调查数据如表 1 (对培养目标的期望按答卷者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 (二) 医学课程和民生课程相结合 1. 专业知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首要目标。目前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是:以分科课程为主, 课程间彼此孤立、封闭, 缺乏衔接与融通;课程内容过度重复, 但也存在脱节和遗漏等弊端;必修课多、选修课少, 所培养的医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完善。为此, 应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遵循医学科学以综合化为主的发展趋势, 加强课程的融通和综合, 减少必修课, 增设选修课, 拓宽知识面。 2. 从表1可见, 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已受到答卷者的高度重视。现今课程存在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不足, 以医科知识为主、人文教育薄弱等问题。强化人文教育,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使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更是医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3.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神圣使命, 要求医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 既要对疾病进行治疗, 又要对病人的心理进行疏导。现行课程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 其内容带有浓厚的“纯治疗”特色, 缺乏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的考虑, 难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变革。为此, 应增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4.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技能目标包括系统体格检查的技能、基本的临床操作和处置技能、诊疗结果的解释、良好的临床思维品质等, 这是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现行课程存在理论课学时多、实践训练不足、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 不利于医学生技能培养。为此, 应强化实践训练, 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 使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接触临床。 二、 课程体系改革 (一) 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人文教育实践训练 打破现行分科课程设置中学科课程间的壁垒, 通过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融合, 将传统的45门必修课整合、重组, 构建以4类综合化课程 (即公共基础类、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军事医学类课程) 为构架的综合化课程体系, 以强化人文教育, 加强实践训练。 (二) 改革方法 1. “诊断”的整合:“验室检查”与“诊断”的“总” 如将“诊断学基础”分化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问诊”、“基本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 与影像诊断学中的“总论”整合为“诊断学总论”;另一部分为“各系统体格检查”, 与“影像诊断学”除总论以外的部分, 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 按照器官系统进行整合、重组, 形成“系统疾病学”。 2. 实习、锻炼、部队 如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社会 (区) 实践、当兵锻炼、部队见习实习等活动;新建交叉、融通的课程, 如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临床营养学等。 3. 这门课关于移植和移植 如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的理念移植、嫁接到卫生勤务学、军事医学统计学, 使课程教学主动适应军事医学发展的需要。 (三)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 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下大工夫对原有课程进行了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1. 增加2门医学伦理学,改变现行课程模式 在新课程体系中, 公共基础必修课共9门 (为便于比较, 将政治课作为1门课程表述) 、1295学时, 与过去相比, 课程增加2门 (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 学时减少14% (改革后实行40分钟学时制) ;选修课共35门、945学时。在人文社科课程改革方面, 通过对国内127所医科大学现行课程分析以及课程需求问卷, 形成了新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 共28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