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我国省域碳排...——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_旷世芳.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省域碳排...——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_旷世芳.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碳”目标下我国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方法研究 旷世芳 韩 倩 陈 凯 任畅翔 等 双碳”目标下我国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方法研究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 内容提要: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碳排放量需进行合理控制。基于总量控制的省域碳排放 目标设定是我国碳减排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的影响, 首先,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构建碳排放额度分配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我国近 年来碳排放强度、经济总量计算得出2030 年全国碳配额总量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与OWA 法结 合的 合赋权法,对我国30 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最后,基于我国30 个省域面板数据进 : ,但提升幅度因经济、产业、能源 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030 年各省份碳排放配额均相对提升 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各省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双碳”目标下 合考虑多方因素的配额分配方案;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时,设定目标要预留空间。 关键词:碳配额 省域分配 碳排放额度指标体系 合赋权法 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2.07.51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 等(2016)从国内外能源价格、国内外经济状况、国际 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 碳价及汇率四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国内 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经济状况及历史成交价格对我国碳配额价格影响最 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 深。张令荣等(2020)分析碳配额交易条件、企业减排 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各地采取有效手段,积极落实降 策略,认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决策相互影 碳减排政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本 响,碳交易价格由供应链企业共同制定时,有利于供 文为各地有效制定合理的碳排放目标,落实现阶段 应链上、下游与企业的碳减排。钱金波、黄西勤 “自下而上”的碳配额分配模式,基于公平与效率原 (2022)以深圳市碳配额为评估和定价对象,建立回 则,结合各省经济产业、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碳配额 归模型进行动态评估定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按交 分配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各地制定碳排放总体目 易频次评估定价,年度评估定价更能反映碳配额的 标提供理论借鉴。 真实价值。 在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的具体理论方法研究方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Yi等(2011)选取人均GDP、单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碳 位工业增加值、累计历史碳排放量三个指标作为区 排放额度、碳配额价格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 域碳排放目标设定的依据,并通过主客观结合AHP- 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信息熵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碳配额分配, 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原则和依据是开展分配的基 得出适应我国各省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刘晓(2016) 础,诸多文献研究提出对区域碳排放的目标设置秉 以未来碳排放量、人口、GDP、支付能力等为原则,计 承的原则。王文举和李峰(2015)指出:在碳配额分配 算中国30个省市2010-2050年的碳排放配额。李泽 过程中应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公平为主 坤等(2020)以1995-2015年浙江省碳排放总量为研 要原则,保障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宋旭东等(2013) 究对象,构建STIRPAT模型,分析得出人口总量、人 提出:电力行业碳配额可采用两级分配制,一

文档评论(0)

小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