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对抗灾救灾的扶持作用.docxVIP

浅谈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对抗灾救灾的扶持作用.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对抗灾救灾的扶持作用 一、 巨灾救灾背景下财税政策的现实作用 由于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频繁发生的灾害、广泛的受害者、巨大的损失和救灾的困难,中国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灾难国家。国务院2007年公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 (2006-2020年) 》显示, 灾害损失每年占我国GDP的3%-6%。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4亿人 (次) 不同程度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20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7亿人 (次) 遭受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4亿元。其中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5·12”特大地震灾难已经造成了845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潜在的灾害损失巨大且无法估量。就我国的国情而言, 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经费支出是各类保险机构无力承担和理赔的, 客观上将抗灾救灾的重任落在了国家和政府的肩上。因此, 发挥财税政策在巨灾特殊时期抗灾救灾中的“稳定器”作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与同类研究相比, 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 审视我国现行抗灾救灾政策, 专门从财税政策的视角, 立足现实国情来研讨我国的抗灾救灾和灾害重建工作 (活动) , 并对其进行现实评价;第二, 阐述财税政策与抗灾救灾的紧密关联性, 由此说明自然灾害给国家税收收入和财政支出造成的巨大影响, 同时财税政策能够强有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第三, 国外发达国家抗灾救灾的财税政策经验, 值得我国加以借鉴和吸收, 为我所用。第四, 与时俱进, 我国应适时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抗灾救灾财税政策体系, 创新性地设想: (1) 开征“巨灾税”,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专门性的抗灾救灾税收政策和制度; (2) 企业抗灾救灾技术设备的研发给予其研发费用200%的专项税收优惠扣除政策。 (3) 对于企业和个人在灾区投资办厂, 经营期在5年以上的给予60%或100%不等的再投资退税; (4) 建立国家政策性巨灾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巨灾风险防范与财税政策扶持机制; (5) 设立针对遭遇非意料严重事变之时特殊性的自然灾害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等。 二、 抗灾救灾研究 对于抗灾救灾的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得较早, 但大多从建筑工程设施的角度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以及抗灾救灾与政府行为的界定进行研究。法国的Kreitler (1977) 界定了政府职能对各类灾害的相互影响关系, 分析了一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灾害救助的博弈关系;美国的MariOMejia.Navarr和 EllenE.Wohl (1994) 利用工程数学模型对自然灾害及财政风险评估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此外, 国外一些NGO (非政府组织) 对受灾地区的捐赠使用与管理收费问题进行研究, 在救灾期间对NGO进行监督管理。1987年12月11日, 第42届联大通过了169号决议, 决定将1990-200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旨在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技术援助和转让、项目示范、教育与培训等手段, 把当今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这标志着国际灾害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见, 国外学者很少从一国的财税政策来研究抗灾救灾, 也鲜见财税政策支持抗灾救灾的相关成果。 与国外相比, 中国学者针对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对抗灾救灾开展研究起步较晚, 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高培勇 (1998) 针对赈灾与财政制度安排以及震灾对税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灾害防御与应急体系;陈志勇 (1995) 认为设立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应对各项抗灾救灾能起到支撑保障作用, 实现灾区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苗崇刚 (2007) 从建立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建立多形式相结合的巨灾资金补偿体制。马海涛 (2008) 从抗灾救灾的机制性着手, 提出了完善灾情救助财税机制, 增强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杨宝华等 (2008) 从政府的立场和角度研究了巨灾风险管理中的政府财政角色和作用运作机制;岳树民 (2008) 阐述了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重要性, 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方式, 为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匡小平 (2008) 从救灾物质捐赠的有效机制入手, 对捐赠资金、物质的管理和发放机制进行了研究, 以确保救灾款物的规范拨付和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 上述学者分别从财政制度性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巨灾资金补偿机制、灾情救助财税机制、政府角色定位和作用运作、灾害救助资金筹集和价值评估、灾害捐赠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对抗灾救灾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从财税政策的双重视角具体阐述扶持和引导抗灾救灾活动仅在相关文献中零星可见,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术界还鲜有论著针对抗灾救灾与财税政策的紧密相关性、国际上如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