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数理模型的讨论.docx

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数理模型的讨论.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研究 基于数理模型的讨论 ? ? 侯慧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一、引言 碎片化生产模式的兴起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20世纪以来,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加入全球价值链体系,跨国公司引领产业内贸易形势,全球化贸易的流向与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纷纷效仿亚洲“四小龙”,积极实施出口导向战略,通过大量承接加工外包任务参与到制造业碎片化分工当中,呈现双向的垂直型贸易特征。这样显著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东南亚地区,通过中间品贸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积极参与多方贸易谈判,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额迅猛增长,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贸易摩擦。自2017年8月对中国企业展开“301调查”后,美国近年来频频提出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和限制投资等经贸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产业实施制裁与打压,试图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锁定在低端环节[1]。按照传统的贸易统计规则,中美之间的贸易额确实存在巨大逆差。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通过大量贴牌代工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当中,加工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加工贸易出口品的生产过程需要进口大量的中间品,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总值统计方法用于直接判断中国参与全球化获得的贸易利益并不合理。实际上,中国国际贸易总量及其占CDP比重大幅上升,都与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范围内的外包过程和嵌入价值链加工环节密切相关。因此,讨论全球价值链体系对贸易条件的传导渠道有助于揭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价值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未来参与价值链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章可能的边际贡献体现在:第一,在过去垂直型产品内贸易的理论框架中,仅将全球价值链作为一个外生因素导入模型。而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入模型,通过数理推导与理论分析,有助于详细地讨论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变动对下游企业贸易条件的变化效应。第二,在数理模型的解析与推导过程中,通过区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两种形式(垂直一体化与非垂直一体化),结合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中引发的“合成谬误”问题以及“两头在外”型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体系等现状,分别对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以及贸易条件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推论与建议。第三,文章还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价格歧视模型,使得分析结果更加接近现实情况。 二、文献综述 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大部分文献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并分别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 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相对地位指数以及链条长度等方面进行测算,以反映发展中国家嵌入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Koopman等(2014)在扩展该方法的同时放松了假设,利用中间投入品跨境流动的方法分解出口产品的增加值[2]。王直等(2015)通过总贸易流分解形式构建了价值链测算框架,并利用WIOD数据库重新定义和测算了垂直专业化、增加值出口和显性比较优势等经济指标,建立了增加值贸易统计的核算体系[3]。上述研究普遍验证了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的测算,可能会对一国的贸易利益产生误判,因此全球价值链测算方法的更新与改进可以为衡量一国产业的真实收益状况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部分文献从中间品市场结构出发,探究了全球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处于不同竞争地位时对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的影响。遵循产业组织模型的方法与思路,大量文献采用逆向归纳法对中间品市场和最终品市场的均衡产量与价格进行分析,在设定上游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以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为基础[4],对中间品定价的数理模型进行延展。此外,国内一些学者也延用并改进上述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测算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指数,发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呈现波动的轨迹,仍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位置[5]。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双弱”背景下,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加工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一种时代下的理性选择,但这却导致了内需和出口之间的结构性背离[6],长期将处于“低端锁定”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不断被边缘化,甚至有退化成为能源或资源出口国的风险[7]。因此,为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向价值链上游升级的路径和过程,部分学者基于全球价值链体系,通过博弈模型拓展了研究方向,结合企业异质性、汇率传递等角度,构建将垂直专业化纳入出口企业利润函数的模型[8],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下游企业出口价格的影响。 三、基础理论模型 为分析参与全球价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