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痄腮”医案40例.doc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痄腮”医案4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痄腮医案4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孙某某7岁。 初诊 初春患感,身热,微有恶寒,两侧耳下腮肿作痛,舌红苔白根厚,大便略干,小便短黄,口渴心烦,脉象浮滑且数,按之滑数有力。 此温邪毒热内蕴,痄腮初起,当以轻宣清解,火郁当发也,宜外用热敷法。忌荤腥油腻,宜静卧休息。 杏仁10克 焦山楂12克 茅芦根各24克 僵蚕10克 前胡6克 片姜黄6克 浙贝12克蝉衣6克 薄荷2克(后下) 二付 连服两剂,药后得小汗而身热已退,大便已通,腮肿亦退,原方加元参24克、赤芍10克又三付而愈。 按:痄腮多见于儿童,颌下肿硬作痛,伴发热恶寒。 此为温毒之一种,必素体蕴热,复感温邪,热毒上攻,结于少阳之分,少阳乃枢机所在,枢机不利,则邪结不散。 故治之以升降疏调气机,运转枢机,合杏仁、前胡、薄荷宣肺散邪,浙贝母消肿散结,茅芦根泄热利水道,焦山楂和胃助消化。 药合病机,故能两剂而愈。 其外用热敷之法乃先生独到经验,取“温则消而去之”之意,亦《内经》“火郁发之”之一法也。 赵绍琴 2 痄腮(腮腺炎) 刘××,男,5岁。 1989年4月2日初诊。 主诉两侧耳下肿痛3天。 病史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继则两侧耳下肿大,胀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 检查面红,气促,轻咳,精神不振,苔黄厚腻,脉洪大而数。 体温:39℃,,双侧腮腺部肿大如鸭卵,界限不清,触之酸痛,张口咀嚼不便,局部无红无热。 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0.82,淋巴:0.18。 诊断痄腮(腮腺炎),风热上扰型。 治疗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取穴:角孙、翳风。 操作:用线香(即室内用卫生香)焠灼双侧角孙穴各1次。 治疗其间嘱其不要再施用其他方法与药物。 午后(治疗后4小时)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并能张口进食。次晨体温36.9℃,血常规检查正常。 双侧腮腺肿大明显缩小,又于两翳风穴线香点灸1次。第3天,腮腺肿大完全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按语用灯心草灸角孙穴,治疗痄腮,在古代针灸医著中早有记载,往往灸治1~2次即能奏效。 但为方便起见,用线香灸或火柴头灸亦同样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角孙穴属三焦经,为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穴,而痄腮为疫疠毒邪侵犯三阳经络,上扰头面所致。 选角孙穴,意在开泻三阳,引邪外出;而点灸即速灸其穴,即灭其火,实为泻法而去邪。 灸时应注意选准穴位,分开头发,使头皮暴露。 而且要注意火候,点之穴上以有声响为优。 用此法治痄腮还应从早从轻而用,如果热毒已炽盛传变,它症蜂起,则要及时配合药物等法。 而治在早期、往往点灸一法就可取效。 田从豁 3 主诉(作者追诉):1944年我在四川北碚中医院任院长时,有本院会计张某,女,中年,时当 辨证:脉证相参,认为病系风温外袭,胆热内蕴,故发于少阳部位,耳下一侧肿痛。 治法:治宜外解风邪,内清伏热。 处方:柴胡 薄荷 牛蒡子 银花 连翘 马勃 夏枯草 紫花地丁 山慈菇 浙贝母牡蛎 橘红外用黛蛤散麻油调敷。 连服药3剂,热退肿消,逐渐向愈。 按语: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症状,本病呈散发性流行,冬春为多,5~15岁小儿易得此病。 中医称为痄腮,又称蛤蟆瘟,系风温疫毒自口鼻侵入,袭于少阳,遂致耳下腮部肿痛。 轻者外治可愈,重者须内服、外敷同时并用,才能痊愈。 沈仲圭 4 王某某 男,39岁。 右腮肿胀三天,伴发高热。 血查白总分及分类正常,自服土霉素无效。 诊得右腮部濡肿明显,肿势波及右颊及耳下,张口不利,全身伴有寒热头痛,体温38.9℃。 此风热袭于少阳之络,而成痄腮。治拟疏风清热,仿牛蒡解肌汤加减。 (1)金黄散外敷,一日一换。 (2) 牛蒡子9克 丹皮6克 连翘10克 夏枯草10克 荆芥4.5克 板蓝根30克橘皮45克赤芍10克 炙僵蚕10克 薄荷后下4.5克 3帖 治疗经过:治后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牙关开合渐利,全身发热亦退。原方去荆芥,再治三天,痊愈。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许履和 5 本病中医称之为温毒发颐,俗称痄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传染性。主要由于感染温毒,兼之内有积 热,郁聚于少阳,上蒸为颐肿。 该病多有发热头痛,或伴恶寒,食欲减退,两三天后出现腮部肿起疼痛.同时吞咽不利,舌质红、苔垢腻,脉象多数。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 大青叶10克马勃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6克桔梗3克麦冬10克桃仁5克花粉6克生甘草3克板蓝根6克生石膏15克 方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重在清热解毒。 马勃、桔梗、花粉、生石膏既清阳明、少阳浊热,又能解毒利咽消肿。黄芩、麦冬、桃仁、生甘草清营散结。 若高热谵语,可重用生石膏、大青叶,甚至可加人安宫牛黄丸。大便秘结,可加用大黄。 睾丸肿痛,可加川楝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