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痹”医案34例.doc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寒痹”医案34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寒痹医案34例,以供大家参详。 1 腰腹冷痛案 白某,女,32岁。 深秋季节,在田间劳动时,适值月经来潮,因在野外就厕,当时自觉寒风吹袭下体,冷冽非常。 不久即出现少腹冷痛,腰痛如折,难以忍耐。舌苔白润,脉弦细。 此属经期风寒入客厥阴,络脉瘀滞而为病。 当归12克桂枝12克赤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7枚鸡血藤12克石楠藤12克 服药仅二剂而痛止。 【解说】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血虚寒证的主方。 厥阴属肝,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液,所以肝虚多以血虚为主。血虚则失其温煦之能,因而生寒,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以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或沉寒冷积,或中焦寒饮,则在方中加吴茱萸、生姜以温散沉寒。 本方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妇女经期受寒的痛经、寒疝腹痛、寒痹关节疼痛、较严重的冻疮疼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雷诺综合征而见有肢端厥冷、麻木疼痛,以及头目牵引疼痛等。 凡属血虚有寒,或厥或痛,皆可选用常能获得满意的持效。 刘渡舟 2 刘××,男,45岁。 辽宁省抚顺市某局干部。 〔病史〕1975年2月,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当时气温降至零下20度,在雪地临时架设帐篷办公和食宿。2月17日深夜,起床接长途电话, 衣着单薄,持续约20分钟,后感下肢冷麻。 翌日,遂不能站立。 经医疗队以抗风湿治疗无效,第五日即四肢瘫痪。2月24日送回抚顺,××职工医院外科诊断为“筋肌纤维质炎”。又转××医院治疗,当时膝关节红肿,诊断为“急性风湿症”。 此后三年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有一次长达200多天。 1979年1月9日瘫痪复发后, 病情加重,每日反复发病,大腿肌肉呈阵发性游走疼痛,轻则起立困难,重则卧床不起。 经辽宁省某中医医院内科,先后诊断为:“痹证”、“痿证”、“痿痹兼证”、“风痱”。 沈阳××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为“发作性瘫痪待诊”,并建议转北京诊治。 在北京××医学院附院确诊为:“周期性麻痹”。1979年4月13日前来就诊。 〔初诊〕由专人陪伴来诊,步履困难。 周期性下肢瘫痪每日发作,轻时蹲下后即不能起立,重则四肢皆瘫;发作时间约半小时到1小时,有时长达8小时以上。 不服药也可以暂行缓解,次日又突然发作。受凉或疲乏后较易引发。 两腿肌肉游走疼痛,并有凉麻感,四肢关节及腰部亦时觉痛胀。头晕痛, 口干,无汗。 舌质稍红,根部薄黄苔,脉浮紧。 此为太阳证风寒湿痹,外邪郁闭,阻滞经络,长期凝聚不解。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以麻黄汤加减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杏仁12克 苏叶10克 防风10克 法夏12克 甘草15克 因稍有热象,去桂枝,重用甘草;为加强祛风散寒除湿之力,加苏叶、防 风、半夏以佐之。 从4月13日至5月18日,月余内,每日一剂, 基本以此方加减。犯病程度逐渐减轻,时间缩短,能独立自由行动。 〔辨证〕患者病情复杂,周期性麻痹缠绵不愈,迁延数年, 日益沉重。 《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本例病发于严冬,风寒湿邪,互相交织。 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风痹之象;下肢时觉冷痛,遇寒加重,乃寒痹之候;肢体关节,尤其是双腿重着疼痛,又为湿痹之征。 从主证来看,风寒湿痹,兼而有之。 《素问·痹论篇》还指出:“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本例患者时痛、时不痛,时麻木不仁,或寒、或热、或湿,虽证候纷纭,错综复杂,但其为太阳痹证则一也。 从病因病机分析,此证仍从太阳伤寒传变而来。 初诊证候,尚具头 痛、肢体关节痛、无汗、脉浮紧,表明太阳伤寒表邪郁滞未解。 不论病程长短,证候如何复杂,仍遵仲景“外证未解”,“当先解表” 之旨。虽然本例表里相兼,亦应先解表而后治里,以期获“表解里自和”、或表轻里亦减之效。 〔二诊〕近日来问隔二、三日发作一次。 未出现四肢瘫痪,仅下肢突然不能抬起,或蹲下不能站立,持续约2至3小时缓解。 两腿肌肉串痛,凉麻较甚,只上半身出汗。邪中血脉,气血凝滞之象仍重。 法宜活血通络,温经散寒,以当归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 当归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辽细辛3克 木通10克 炙甘草6克 大枣20克 生姜10克 苏叶10克 防风10克 牛膝 10克 木瓜10克 〔三诊〕从5月22日至6月13日,以上方随证加减治之。 发病间隔延长至五至七天,发作时间缩短,仅感四肢痿软无力,疼痛与凉麻亦减轻。 为增强疗效,改投桂枝附子汤,进一步温其经脉,逐其风寒。并配服针砂丸荡涤湿邪。 处方一: 桂枝10克 制附片20克(久煎) 生姜2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30克 茯苓18克 白术15克 处方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