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薄厥”医案28例.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薄厥”医案28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薄厥医案28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陈斗岩治薛上舍,高沙人,素无恙,骤吐血半缶。陈诊之曰:脉弦急,此薄厥也。 病得之大怒气逆,阴阳奔并,饮六郁汤而愈。 【俞震按】 上条逐瘀清暑,此条开郁,皆治暴病吐血法。 《类案》原本载吴茭山治吐血不止,即以吐出之血炒黑与服,亦是第一回暴起吐血法。 (《古今医案按》) 按:《内经》论薄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而未言脉,今揭示薄厥脉弦急,且可见吐血暴作。 颇有见地。 陈斗岩 2 一孀妇刘氏,年近五旬,素多能干,夫死之后自营,子母如巴清擅利之流。因暴怒,忽然厥死。 三昼夜不知人,浑身皆冷,目闭遗尿。 延数医俱作中风治之,不应,又云:中风而遗尿者,不治。人则僵卧如尸,呼息全无,似真死矣。 及邀余视之,六脉极沉而不断绝,曰:“此非中风,乃中气也。且中风身温,中气身冷。 今身冷而脉尚存,曷可言死?经云:大怒则神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其此症之谓乎?”先以苏合香丸灌之,随用流气饮相继而服。 约人行五里时,嗳气一声,其夜复活。 众相庆曰:“真乃起死之功”余笔曰:“斯病耳,非真死也。若果真死,而脉必绝。 即十程生亦无如之何也” 程从周 3 余世兄10月26日。 气候燥,肝阳上行,引动吐血旧病,症情重险,非速止不可,否则倾盆盈碗而来,即刻可以脱绝。 花蕊石三钱 地榆炭一钱五分 炒荆芥三分 茜根炭三钱 棕皮炭四钱 赤芍一钱荷叶炭一钱 童便半盅 京墨半盅 二诊(10月27日):薄厥已止,血尚未止,暂时可无危险。右脉有胃气,左脉弦。 病根完全未动,慎防再发。 茜根炭三钱 小蓟炭一钱 棕皮炭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炙草六分 炒荆芥六分 地榆炭一钱 归身三钱 京墨半盅 老三七一分 蚕豆花露二两 (《药庵医案全集》) 按:炭类止血,不过救其标急。肝阳上亢,亦应平其亢阳。 二诊加入三七化瘀止血,似乎用量甚轻,无足恃也。 恽铁樵 4 张先生 八月二十四日 薄厥决不无因而起,脉细,失血之后,肝已虚也。 茜根炭9克,棕皮炭9克,炒白芍3克,制香附9克,归身9克,老三七0.45克,鲜藕汁半杯(冲)。 二诊 血止,色脉亦好。 只须善后,药物不能除根,惟练功能除根。八月二十八日 大生地12克,归身9克,制香附9克,藕节3个,茜根炭9克,炙草1.8克,生白芍4.5克。 案评:薄厥者,上盛下虚之候。 其证在上者则面赤头晕,在下则两足寒冷。所谓偏盛之局,其甚至吐血。 宜以烫水濯足,引血下行。 失血之后脉细,虽见虚象,却是正常。脉洪大反为危候。 详见下胡案注。 (选自《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之《药盦医案全集》) 【按】薄厥: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 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而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薄厥是多由于精神刺激,使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 多为下虚上盛。 本病还有出血,则阳亢于上,阴虚于下,而阴血亦伤。当止血敛阴为主。 茜根炭、棕皮炭,炭药止血,鲜藕汁凉血止血,三七活血止血,白芍敛阴和营,归身养血,香附疏肝理气。 二诊:血止病减,当理血扶正善后。 去止血留瘀之棕榈炭,加生地养阴,甘草补中调和。 当然还须配合饮食、锻炼综合调养。 恽铁樵 5 头痛久而不愈,名曰头 风。 头 风多瞎眼,方书固已言之矣。 尚有一种突变神迷肢掣,不可救治之证,前贤未经道及。 曾见曙翁乃郎,年约十岁,头痛时发,予因他事过其家,见儿号泣,询之。翁告之故,出方药,皆辛散之属。 予曰:“此由先天不足,木失水涵,风阳上冒,辛散不宜”翁求方,疏归芍地黄汤付之。 翁惑旁言,遂置不服。 仍请原医看视,以为前药尚轻,更增细辛、藁木,一夕痛剧而厥,手足瘈疭,急来延予,予曰:“肝风动矣,不可为也”翁恳拯救,勉用熟地、党参、麦冬、阿胶、炙甘草、麻仁、枣肉、茯神、白芍,合复脉汤参入牡蛎、龟版访诸水介潜之法,不验。 辞之。 更医无功,适延数日而殁。 续见仇姓稚子,及方氏女证同,皆不治。 推详病机,证属头痛巅疾,下虚上实,治当上病下取,医昧病原,恣行辛散,以致变幻,其理显然。 凡诸痛厥可治者尚多,惟此证一经神迷,即莫能救,此其故,岂所谓甚则入肾,内夺而厥,则为暗痱者欤!初集载有郑氏妇一证,予虽为治愈,然亦幸也。 炳兄女在室,年已及笄,性躁多郁。 初春曾患吐血,夏间陡然发厥,厥回呕吐不止,汗冷肢麻,其言微气短,胸膈胀闷。 脉息细涩,状似虚象。医投补剂益剧。 予诊之曰:“此郁病也”经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又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乃为大厥。 议与越鞠丸,加郁金、枳壳、茯苓、陈皮、半夏。 兄曰:“女病卧床数日,粒米不入,脉细言微,恐其虚脱奈何?”予曰:“依吾用药则生,否则难救。 此脉乃郁而不流,非真细弱,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