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2期).docx

  • 0
  • 0
  • 约2.33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作者:高涵 陈蓓 姜云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摘要:农村手工艺的代际传承主要是手工艺在家庭传承方式中两代人之间的传递与继承。当前,农村手工艺传承的主要问题有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承人缺失、经济转型使潛在传承人流失、农村手工艺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农村手工艺社会认可度低。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建立特色专业,培养传承人;规范学校课程,固化有效传承;开展校本培训,提高社会认识;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手艺发展。 关键词: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2-0005-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及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出,手工业种类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农村手工艺也淡出人们的生活。然而,农村手工艺是农村生活方式的历史性显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伴随着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国内外诸多学者逐渐关注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和培育手艺农民的课题研究。日本、韩国将传统民间艺人视作国宝,称为“文化财”;国内侧重于研究农村手工艺传承的传承方式、传承机制等。台湾研究并实施“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并将民间艺术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笔者拟从职业教育视角探讨农村手工艺的代际传承。 一、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概述 农村手工艺是广大农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从其功能方面来看,可以将农村手工艺大致分为劳动工具类、生活用品类、工艺美术类、建筑装饰类、饰物饰品类和玩具物品类等六种。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在人类的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得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就是手工劳动。[1]”历史上,农村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不断变化,其中“代际传承”是主要的传承方式。关于代际传承有不同视角的研究。如有学者认为“代际的划分和更替是一个客观现象和自然过程,它是基于人口学的自然现象。[2]”日本柳田国男在其《民间传承论》一书中认为, “传承”的涵义一般指人类特有的传递的能力与机制,以及在人类社会代与代之间文化的传递和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包含面较广的概念。其传承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个人和组织,其中组织包括家庭、学校、企业等[3]。代际传承在与家族企业传承中较为常见,企业为保持家族的延续性在家族内部代与代之间进行传承,如父(母)传子(女)、传侄子(女)、祖父(母)传孙子(女)等家族内部血缘继承。农村手工艺的代际传承主要是手工艺在家庭传承方式中两代人之间的传递与继承。 土家织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织锦工艺,始于商周,基本成型于两晋,发展成熟在唐宋以后,近代以来走向衰落。概括来说,其传承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形成发展期。土家族是一个以巴人为主体融合其他许多民族后形成的一个民族。因此,土家织锦可以追溯到巴人时代。据古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可见,夏代巴蜀地区的纺织业已经有了不错的水平。秦代战乱中巴人的一部分流入武陵山,与当地族类融合,形成“武陵蛮”“五溪蛮”“巴郡南郡蛮”。这些被称为“蛮”的族群的一部分成为后来土家族的先辈。在族群流动中,巴人的纺织技术仍在武陵大山中流传下来[4]。寅人是巴人的一支,两晋时期活动在川东、湘西一带,后来一部分融入土家族中。《辞海》对“寅布”解释为秦汉间今四川、湖南一带少数民族交纳的贡税名称。由此可知,土家织锦最开始名为“寅布”并且用途为贡品。 二是成熟兴盛期。这一时期的织锦主要是作衣裙和被盖,以被盖居多。由于完成土家织锦要经过种桑、种棉、缥丝、纺线、编织等步骤,所以产量很小,但是也因此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形态。清代时强行推行满汉文化,一律要求穿满襟,原五彩斑斓的土家织锦不得不退出服饰领域而向饰品发展,其材质也由细变粗,但是色彩更加艳丽,纹样更加大胆。在官方不推崇的情况下,湘西土家织锦只能依赖家庭中的代际传承来发展。 三是衰落濒危期。1949年至1966年间,土家织锦为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开发出壁挂、沙发套、电视机罩、各种口袋、服装等新产品。生产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家庭手工业发展为规模化的集约生产,家庭生产与工厂生产相结合。然而,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等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土家织锦从繁荣逐渐走向萧条,织锦厂纷纷倒闭,织锦人数锐减。此后,家庭代际又成为湘西土家织锦的主要传承方式。 综上所述,湘西土家织锦传承主要依赖于家庭中的代际传承。20世纪50年代,阮璞先生在《土家族美术史(节录)》中记载:“在母教其女,姊传其妹,长授其幼的方式下,一代一代讲习着欣赏标准,积蓄创作,丰富着艺术形式”[4]。显然,书中主要谈到的是有关土家织锦的家庭范围的代际传承,描述的是以家庭女性为中心,传授学习制作土家族织锦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