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结构演变透视汉字的发展-《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5期).docx

  • 0
  • 0
  • 约1.3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从汉字结构演变透视汉字的发展-《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从汉字结构演变透视汉字的发展 作者:白淑然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5期 摘 要:汉字由图画文字到形声文字的发展,汉字结构简化到行书的历程,都是从汉字的结构演变角度来透视汉字的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些变化是符合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所以其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拟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演变,对汉字的发展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关键词:汉字结构 汉字发展 六书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以语言为基础,依赖于语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汉字,就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一 提到汉字的结构,最普遍的说法是“六书说”。所谓“六书”,就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学者们通过比较分析,采用了许慎关于“六书”的名稱,而在次序上则采用班固的说法。这样,公认的“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早期的图画文字是图画很强的象形文字,“逼真”是它的特点。甲骨文、商周彝器铭文就有不少是图画文字。例如“萬”字写成(《续殷文存》),是一个蝎子的图形,“鸡”字写成,“鱼”写成,都和实物非常相象。这种文字虽然可以把自然界的实物描绘出来,但是使用起来却很不方便。为了便于使用,人们便减弱它的图画作用,加强符号作用。于是(萬)、(鸡)、(鱼)就陆续造出来了,这就是象形字。 象形字“象实物之形”的特点决定了只用象形这个办法创造符号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则不是所有具体的事物都可以创造一个象形的符号,二则那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和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更不能“象形”。于是人们就想出其他补救的方法: (一)创造指事字和会意字。例如“上”“下”是不能象形的,于是创造了“”“”这两个符号。一横表示界限,一点在上面是“上”,一点在下面是“下”,这就是所谓的“指事”。人们就用这两个符号分别记录表达抽象概念“上”“下”这两个词。又如“包围”的“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造一个形象化的独体的象形符号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就用□和这两种象形的符号组成一个复体的符号,□表示城邑,城邑四面各画一个(足的象形),表示周围有许多人绕着来回走,包围着这个城邑。人们就用这个符号代表语言里“围”这个词。这就是所谓的“会意”。 (二)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不能“象形”,就借用已有的声音相同或者声音非常相近的象形字当作纯粹表音的符号使用。例如卜辞“貞絲云不其雨”,“其”是一个表疑问的语气词,只有语法意义,不能“象形”,不能“指事”,也不能“会意”,于是借用声音相同的代表实词“箕”的“其”字(卜辞作,象箕形。两周金文加音符“”,变成“其”)。 (三)实词有许多不能“象形”,不能“指事”,也不能“会意”。例如“往来”的“来”。卜辞“往来亡”借用“来麦”的“来”,“来”本来是一个“象来麦形”的象形字。又如“亡”(甲骨文作)是一个“指事”字,本义“锋芒”,因为声音相同,借为“亡”的“亡”(古代“亡”“無”同音,“亡”即“無災”。“”从“水”,“才”声,是一个标音的符号)。(二)(三)两类就是所谓“假借”···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