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例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虚词 在高考题中的运用 河南宏力学校 刘向军 2009·3·6 【05广东高考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译文:(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 (2)主簿大惊,以白就。? ?译文: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07广东高考题】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但;副词;只是、仅仅;异:以之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例子:《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例子:《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06广东高考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译文: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 1、分清虚实: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2、辨别用法:必须放在具体语句中; 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到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它。比如语气助词,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则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则助陈述语气,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 3、通晓古今意义变化; 4、注意特殊:兼词现象,复音虚词等。 5、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 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就起不同的作用, “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一般不做主语 如“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壁”(代词);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 “汝其勿悲” 则:可作名词,“准则”,如“以身作则”; 以作虚词为主,有下列用法: ⒈乃、是、就是,可表判断。 ⒉连词。相当于“就、便、那么”。 ⒊连词,表转折。 ⒋连词,表假设。 ⒌表并列, 介词 1、表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方法, 译为“用、拿、凭、依据、凭(用)……身份” 又以刃刺酒翁 何以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表目的,可以翻译为“来”: 楚人伐宋以救赵。 敛资财以送其行。 者: 何: 作疑问代词:  大王来何操 作副词: 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焉 1、语气词,有时可不译。 于是余有叹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2、用在形容词后,相当“然”的作用,译为“……的样子”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3、代词,表人称“他、他们”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表疑问“哪里” “什么” “怎么” 且焉置土石? 姜氏欲之,焉辟害 兼词现象(诸、焉、盍、叵) 诸(“之于”或“之乎”) 投诸渤海之尾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因 介词,表依照、根据、凭借,依靠。 因人之力而敝(破坏)之。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又 :趁着,如: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因击沛公于坐。 沿袭:蒙故业,因遗策。 因循守旧 介词:由于、由、通过。 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副词:于是、就。 1.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与 先看例句: 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给) (亲近) 总结:此处的“与”均为动词,但应记住还有: ◇参加,读yù:蹇叔之子与师。 ◇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句末语气词,读yú,表疑问或感叹,常通“欤”。        是谁之过与 复音虚词:孰与、与……孰,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吾孰与徐公美? 介词:跟、和、同,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所: 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 如: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所以→表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