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pptxVIP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第一页,共六十一页。重要概念:1.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感染发病:2.病原菌:凡能引起宿主发病的细菌叫病原菌。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第二页,共六十一页。一、概念1.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在宿主体 内引起感染的能力。2.毒力:病原菌致病力强弱程度。二、毒力的测定细菌毒力大小的表示方法有最小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感染量和半数感染量表示法。最为实用的是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法。含义:在单位时间内,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被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数或细菌毒素量。第三页,共六十一页。基因水平的科赫法则:1、在致病菌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无。2、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害,则毒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插入到无毒力菌株中,表现为有毒力菌株特性。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该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得到表答。4、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该基因表达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3.细菌致病性的确定依据经典柯赫法则:1、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出,而健康者不存在。2、病原菌能够体外获得纯培养。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相同的病症。4、自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第四页,共六十一页。思考题某鸡场爆发疾病,鸡大量死亡,对病死鸡剖检,发现其肝脏质脆,且内有大量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取肝脏组织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细菌,如何验证此菌即为病原菌?第五页,共六十一页。荚膜及其他物质酶类侵袭力毒素细菌的毒力外毒素内毒素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 第六页,共六十一页。一、侵袭力(一)概念: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体内定居、内化、繁殖及扩散的能力。(二)细菌侵袭力构成 (1)细菌分泌的胞外酶也称蛋白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2)细菌分泌的与侵袭力有关的胞外酶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其他酶类第七页,共六十一页。荚膜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与毒力相关的细菌表面结构物质细菌的普通菌毛菌毛沙门氏菌Vi抗原、大肠杆菌K抗原、链球菌表面的M抗原等都有抗吞噬作用。结合杆菌表面特殊的脂类其他表面结构第八页,共六十一页。不与吞噬细胞接触抑制吞噬细胞摄取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抗吞噬作用抗体液免疫机制抗原伪装或变异分泌蛋白酶降解Ig通过LPS、OPM、荚膜及S层逃避补体,抑制抗体透明质酸酶纤维蛋白酶血浆凝固酶卵磷脂酶 作用胶原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第九页,共六十一页。(二)侵袭过程1.定殖(又称定居) 黏附素2.干扰或逃避宿 主的防御机制3.内化作用 定义、意义4.在体内增殖5.在体内扩散 胞外蛋白酶二、毒素 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一)外毒素(Exotoxin)1.概念:2.来源 :主要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 3.化学成分: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 。5.特性:(1)有菌种特异性。 (2)毒性强。(3)具有高度的特异性。(4)良好的抗原性。(5)不耐热。 (6)0.3%~0.4%甲醛作用下,可以脱毒成类毒素。第十页,共六十一页。6.组成A亚单位:毒素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B亚单位:结合单位,使毒素分子结合宿主细胞 膜受体上,协助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7.分类A-B型毒素攻膜毒素超抗原毒素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二)内毒素(Eedotoxin) 1.概念: 2.化学成份:内毒宿主要成份为脂多糖(LPS)。 3.内毒素的作用A、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作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IL-1,引起发热。B、糖代谢紊乱:先发生高血糖,后转而为低血糖,大量糖原消耗,可能与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有关 。C、血管舒缩机能紊乱:内毒素激活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激肽释放酶和激肽)的释放。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内毒素活化凝血系统XII因子。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E、施瓦兹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是由内毒素引起DIC的一种特殊形式。4.特性 :(1)毒性作用比外毒素弱,且毒性作用没特异性。 (2)抗原性弱,仅能刺激机体产生微量的抗毒素。(3)耐热。(三)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毒性主要为类脂A)产生以革兰氏阳性菌或少量革兰氏阴性菌分泌至细菌体外。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稳定性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耐受数小时毒性作用特异性。

文档评论(0)

135****2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应**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