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docxVIP

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免费下载、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思辨”在我国一般理解为“思考辨析”,甚至有人将其理解为“思维”“启示”,这其实是泛化、矮化了思辨的本义。“思辨”在国际上对应的术语是“批判性思维”,通常指一种审慎的、注重逻辑和证据的理性思维能力。它是高质量生活、学习、工作的时代诉求,是当今大中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甚至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尽管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比较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但它的内涵需要进一步细化。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准确全面理解“思辨”的内涵,精选思辨主题、内容、材料,结合听说读写视等学习活动,训练逻辑思辨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内涵;意义;解读;建议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并列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从命名逻辑、学习内容与教学策略看,三者存在一定交叉。在新课标征询意见时,有人不主张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独立的任务群,但最终为什么将其保留下来了呢?因为“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创新型人才最核心、最关键的素养和品质,极其重要,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设为独立的任务群才能彰显其非同寻常的课程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任务群相衔接。要准确、全面地理解该任务群,自然应该采取忠于文本的方式,但也离不开思辨的精神和方法。 一、对“思辨”内涵的思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思辨”有两个义项:①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②思考辨析。在最新版《辞海》中,“思辨”有两个义项:①思考辨析。如:思辨正误;思辨能力。②见“思辨哲学”。在中文语境中,“思辨”大多理解为“思考辨析”和“慎思明辨”,相对缺乏西方哲学的逻辑思辨成分。 在我国语文教育实践中,很多人想当然地将思辨理解为“思考”“思维”,以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应的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思维能力”,将它看作“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箩筐,甚至将各种由自然想象引发的“奇思妙想”,以及阅读科学创造故事、革命领袖故事、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智慧故事等引发的“联想和思考”都看作“思辨”。这容易将“思辨”泛化、矮化、庸俗化。如果“思辨”等同于“思考”“联想”“思维”“启示”,那又何必生成一个“思辨”的说法呢?新课标之所以将“思辨”单独提出来,是赋予了它专属含义和特别意义的。 严格说来,“思辨”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指人类的认知和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理解、阐释、分析、概括、判断、联想、想象、比较、推理、综合、评价等思维方式和技能。“思辨”的内涵比“思维”要窄,应该指一种更细致、更精密、更审慎、更高阶的思维状态。如果说“记忆、理解、运用”属于低阶思维,那么“思辨”则主要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方式和技能。我们所说的“思辨”,与国际上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基本对应,也有人译为“思辨性思维”或“审辩式思维”。它和一般的思维不一样,更讲究事实、证据和逻辑。 从词源上看,“批判的”(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辨明或判断)和kriterion(标准),故批判性思维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最新版《辞海》对“批判性思维”的解释是:“亦称‘审辩式思维’。通常指一种有目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或判断力。它通过对证据、概念、方法、情境和标准等仔细而公正的考察来决定该相信什么或该采取何种行动。包括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前者的核心技能主要有解释、分析、评价、推理、说明和自我调整等,后者主要指求真、思想开放、善于分析、富有条理、信任推理、好奇、明智等。有时也指研究这种思维过程或判断力的科学。进入21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汇聚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认知学诸学科的研究领域。关于其本质及其构成要素,与逻辑思维、创新性思维、辩证思维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理解。”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可靠证据、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合乎逻辑并不断反思的认知过程、方式和技能。它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开放、求真、创新,以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基于逻辑、有理有据地看问题并开展行动。 无论中外,批判性思维都并非全新的东西。从历史上看,孔子重视“学思结合”,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倡导“启发式”教学,都含有“思辨”成分。他认为君子应有“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认证主体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