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犯罪的三大特征 【课型、课时】 新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案例法、复习导入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昨天我们进行了预习,布置了讲学稿课前预习部分内容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违法行为,依据违反的法律不同,我们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三大类: (提问)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前两者由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我们成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我们成为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又叫犯罪,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犯罪的相关内容及如何预防犯罪。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四、出示自主学习任务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主刑有哪些?附加刑有哪些?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6.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7.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以抢答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 五、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了解罪与罚 探究一: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汤山镇经营一家面馆期间,因琐事与另一店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16年9月13日晚,陈正平潜入陈宗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回答下列问题: 1.陈正平的这种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为什么? 2.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其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知识模块二加强自我防范 探究二:请阅读教材55页“探究与分享”,分析并思考: 1.陈某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2.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 【收获与感悟】 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当前校园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增多。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小学、中学尤其是大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形成了诸多安全隐患,被盗、被诈骗、被伤害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后勤社会化后,引进社会力量进入校园竞争,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各服务实体对利润的追求与师生员工接受服务愿望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处理不当,会导致矛盾激化。而且大量的社会实体、社会成员进入校园,给管理带来难度,这些都是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差。校园内外发生的许多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中,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本无法应付这些突发事件,面对伤害只能是束手无策。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安全意识甚为淡薄,学生思想中仅有的一些安全意识来源于本能和老师及父母简单的提醒。 3.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影响大。网吧、游戏厅、录像厅、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会诱导学生进行高消费,形成攀比心理,造成性格的扭曲,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其中虚拟的凶杀、暴力、色情的内容极易成为他们日后违法犯罪的诱因。校园周边的无证摊点由于流动性大,安全没有保障,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本节课要改进的方面。 第一点,关于法律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之后的效果如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而应用规范性的思品语言,条理清晰地落实到纸上,更能切实地达到学生自我检验,自我提升的效果,教师也能很好的考察自己的课堂效果,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也做到即时反馈。 第二点,小组交流讨论应有实效性、灵活性,把握时机,讨论那些有争议性或辩论性的题目,万不可滥用讨论。第三点,应多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多听取优质课,学知识,学教法,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等,以博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本节课后,我还有一些体会。初中生在政治课上最先接触的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而且在第一框题“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中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好理解,不太感兴趣,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我着重在这两方面进行思考,但是一节课下来,仍有些不尽人意的方面

文档评论(0)

K12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高级教师,专注基础教育20年,擅长中小学课件、教案,安全、教务等实用文档撰写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