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docx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②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 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32.33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 1.公民的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2.公民的义务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二)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三)在生活当中,我们还应履行一些道德方面的义务。 (四)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 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51条)。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人权是什么? ②了解国家为了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工作?. 2.能力目标 能够列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结合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什么是“人权”. 2.交流探究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 分为几大部分,涉及哪些方面? 3.小组交流“活动

文档评论(0)

K12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高级教师,专注基础教育20年,擅长中小学课件、教案,安全、教务等实用文档撰写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