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docx

《预防犯罪》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 NUMPAGES4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内容解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本目集中介绍犯罪与刑罚这两个刑法学的主要内容,主要从“罪”与“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犯罪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其二,刑罚的含义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本目主要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其二,阐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其三,学生预防犯重、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4.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了解罪与罚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环节二 知识回顾与判断,引入新课 (5分钟) 1.判断违法行为类型 教师提问: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法,如违法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类型,请简述你的审判理由。 教师展示案例 自编自导自演赚流量的“打架事件” 学生观看案例,发表意见。 通过使用网络吸引流量学生非常熟知的的案例,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也要遵纪守法,赚流量要有底线。 2.教师总结——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教师总结: 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 解读案例,根据我国的刑法要求,本案例是刑事违法行为。 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于打架斗殴行为的认识,同时了解网络虚假宣传的严重后果,树立法治意识,引出本课内容。 概括明确: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过渡:那么,根据刑法规定…… 环节三 案例分析——了解罪与罚 1.教师讲解——犯罪的含义 教师展示犯罪的含义 学生认真听取讲解 从刑法的讲解中,直接点名犯罪的含义。简单明了,明确知识点。 概括明确: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过渡:随着法治的不断完善,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公布显示新增如下罪名,高空抛物罪我们已经熟悉了,我们今天来看看袭警罪。什么是袭警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视频: 2.情境案例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之刑事违法性 教师展示视频: 《袭警罪-两人以身试法之袭警》 教师提问: 你如何回答男子“感兴趣”的问题——“到底是不是袭警” 教师总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公布显示新增袭警罪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所以,结局是——播放视频 《袭警罪-两人以身试法之结局》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无论是开头的案例还是袭警都是以刑法作为依据进行判断的,这就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刑事违法性。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听取讲解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事情结局。 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参与到情境案例中,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并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展示,回应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树立法治意识,关注我国法律的变化。 在播放案件的结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深度思考与讨论——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严重社会危害性 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增加“袭警罪”呢? 教师总结: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通过上一环节的认知深化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认识到犯罪的本质特征。 4.深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klz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