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022高级经济师建筑精讲班第6章-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3.pdf

51.2022高级经济师建筑精讲班第6章-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3.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识点】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1)建筑节水与城市雨水利用; (2)建筑节地与地下空间开发; ( 3)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4)建筑节材与绿色建筑设备系统; ( 5)土建装修一体化与智能化系统; (6)室内环境控制与室外环境设计。 一、建筑节水与城市雨水利用 1.建筑节水 在满足用水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先进的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主要包括节水型便器冲洗设备、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 浴设施等。 (2)完善城市管网供应系统。主要分为加强管网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减少系统超压出流造成 的隐性水量浪费;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 3)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水表,其使用年限长且能兼顾水质。 (4)积极采取废水利用措施,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利用中水可替代等量的自来水;建立雨水回 用系统,调蓄排放、地面雨水入渗和回收利用屋面雨水。 (5)增强节水意识,落实节水措施。 2.城市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形式,具有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通过渗透增加地下水、 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城市雨水洪灾等作用。 (1)收集与传输设施。 城市中典型的集水面一般可分为屋面、地面和水面三类。雨水传输设施多为管、沟等形式,如雨 落管、排水管、排水沟、输水渠等;有些天然河道、 季节性河道等,也可以直接作为大型雨水利用工 程的输水系统。 (2)雨水滞蓄。雨水滞蓄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利用天然形成或人工修建改造的落水空间,将收 集和传输的雨水临时滞留或长期存储,在空间和时间上为雨水的继续利用创造条件。经过多年实践和 探索,城市雨水滞蓄设施很多,而常见的滞蓄区域包括建筑屋顶、绿地、塘坝、洼地、湖泊、人工地 下落水池等。 (3)雨水回用。雨水回用系统就是将雨水收集后,按照不同需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以达到 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通常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和净化系统组成。雨水回用主要途径是城 市雨水经适当处理后根据水质状况和需求,用于工业用水、生活杂用 (如冲洗厕所、洗衣、洗车、消 防用水等)、构造水景观、绿地灌溉、地下水回灌等。 开发利用城市区域的雨水和中水,不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环境效益、资源效 益和社会效益。 3.透水地面设计 透水地面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 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 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了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节地与地下空间开发 1.建筑节地 城市节地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适当建造多层、高层建筑,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 1 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强调土地集约化利用,为今后的 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 地;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 使用率,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所谓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的空间。城市建筑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城市建筑物地表以下的建 筑空间,可将部分城市交通,如水下隧道、城市地铁,以及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等 建筑物尽可能建在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1)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多样化、深度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类 型上,逐渐从人防工程拓展到交通、市政、商服、仓储等多个方 面;开发深度上,由浅层开发延伸 至深层开发;具体项目上,由小规模单一功能的地下工程发展为集商业、娱乐、休闲、交通、停车等 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市空间。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1)地下居住空间。人类最古老的开发利用地下居住空间的方式就是 “穴居”,人类利用地下洞 穴可遮风挡雨、防寒防暑、防御自然灾害等。陕西窑洞是城市地下居住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但由于 地下空间埋深及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因此,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不舒适,也不建议采 纳。而对于地下

文档评论(0)

xingjiaoshou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