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doc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Classical Chinese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 学科基础 课时/学分 48/3 课程性质 选修 实践学时 责任教师 课外学时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古代汉语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从历史发展进程,来把握现实并展望未来。因此,《古代汉语》是新闻传播学科不可或缺的根柢课程。 2.设计思路:古代汉语由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特色,而这些差异又往往与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相关联,同时,上述内容又往往集中地体现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因此,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与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并解读若干古文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驾驭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理解并掌握大纲所列出的有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要认识繁体字; 了解古代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熟读讲解过的古文名篇,自习若干布置的古文名篇; 能够标点并翻译中等难度的古文献资料。 三、学习要求 课前,学生须对下一讲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以了解难点与疑点; 课中,认真听讲、记笔记,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 课后,须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仍存有疑问,积极与老师沟通、请益。 四、教学进度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 学时分配 第一讲 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介绍汉语发展演变简史,理清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与学习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4 第二讲 工具书的使用 工具书的性质 工具书的作用 工具书的类型 工具书的内容 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常用工具书介绍 掌握工具书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课堂讲授与图书馆观摩 4 第三讲 文选讲解(一) 一、《蝜蝂传》 二、《巫山、巫峡》 三、《钴鉧潭西小丘记》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4 第四讲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的起源 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结构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了解文字的起源与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汉字基本知识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6 第五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了解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重点掌握词义范围的差异与感情色彩的差异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2 第六讲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为什么要分析词的的本义与引申义 如何分析词的的本义与引申义 了解词义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以便以简驭繁地掌握词义的系统性,辨析近义词之间的异同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4 第七讲 文选讲解(二) 一、《齐桓公伐楚》 二、《鞌之战》 三、《晏婴论季世》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6 第八讲 词类的活用 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与规律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2 第九讲 古代汉语的词序 掌握古今汉语在词序方面的异同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2 第十讲 文选讲解(三) 一、《孙膑》 二、《张骞传》 三、《张中丞传后叙》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6 第十一讲 古代汉语的虚词 副词 代词 介词、连词 掌握古代汉语特有的虚词,了解古代汉语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异同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2 第十二讲 古书的标点与今译问题 掌握古书标点与今译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2 第十三讲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上古汉语语音知识简介 中古汉语语音知识简介 了解汉语语音发展的简况 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堂讲授 4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教材: 郭锡良、唐作藩等编著《古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2015年 主要参考书: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 2、杨伯峻,《论语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3、杨伯峻,《孟子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4、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5、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本),商务印书管,1998 6、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全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 20 2.平时测验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 60 总计 100 七、学术诚信 “知之为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