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教科版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22张).ppt

2021届一轮复习教科版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22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届一轮复习教科版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22张).ppt

◎误差分析 [例1] (2016·北京卷·21节选)利用如图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_______.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 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 (2)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 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 (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k=________. 题型1 实验方案的创新 [例2]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已知m1=50 g、m2=150 g.(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则: 答案 (1)2.4 (2)0.58 0.60 (3)9.7 题型2 实验拓展——探究弹性势能 [例3] (2013·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甲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拋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拋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Δ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拋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拋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Δ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________. (3)图乙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Δ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由图乙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Δx的________次方成正比. 机械能 第 五 章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栏 目 导 航 01 主干回顾·强化根基 02 核心考点·探究突破 03 高效演练·强化提升 01 主干回顾·强化根基 (1)打点计时器安装稳固,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作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 系统 误差 (1)测量距离时应从计数点0量起,且选取的计数点离0点远些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长度带来的误差 偶然 误差 减小方法 产生原因 误差 02 核心考点·探究突破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考点二 实验拓展与创新 甲 乙 丙 甲 乙 * *

文档评论(0)

151****80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4051114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