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

第 四 纪 研 究 1997 年 5 月 QU A T ERN A R Y SC IEN CE S 第 2 期 中国干旱- 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 徐 国 昌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兰州 730020) 姚 辉 李 珊 (甘肃省气象局, 兰州 730020) 摘要  本文在作者近年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最新资料和有关成果, 对我国干旱 - 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干旱-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 与全国和北半球气候变化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冬夏温度变化不同, 干旱- 半干旱区降水变 化趋势不同。 主题词  干旱- 半干旱区 气候变化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气象学者对近 40 年我国气候变化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1~ 4 ] , 最近王绍 [ 5 ] [ 6 ] 武 给出了我国 1880~ 1993 年当代温度曲线, 章名立 给出了我国东部 1890~ 1988 年当代降水量曲线。但是受到资料的限制, 上述工作对我国干旱- 半干旱区的分析不 够深入。本文在作者近年有关研究工作[7, 8 ] 的基础上, 结合最新资料和有关成果, 给出 干旱- 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的基本趋势, 并且把区域气候变化与全国和北半球气候 变化结合起来分析,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2 资料和方法 我们使用了西北地区 135 个气象站资料, 结合中央气象台全国 160 个站的资料, 资 料较多。为了客观分区采用了模糊聚类分区法。降水量局域性较大, 以区内平均相关 [9 ] 系数可信度达 005 作为分区定界 , 温度空间分布一致性强, 以区内平均相关系数信 度达 000 1 作为分区定界[ 10 ] 。降水量在我国半干旱气候区被分成华北和西北东部两个 [7 ] [ 8 ] 模糊聚类区 。干旱气候区分成河西走廊、青海南部、新疆北部和新疆南部四个区 。 山区测站少, 未分区。温度模糊聚类分区结果分为西北主区、北疆区、柴达木盆地区 [ 8 ] 和青海南部区 , 其中西北主区的面积最大, 包括南疆、甘肃、宁夏、陕西和青海东部, 大致包括了我国大部分干旱- 半干旱区。模糊聚类分区是一种较好的客观分区方法, 分 区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地形和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代表站的选择, 温度受迁站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大, 例如, 兰州近 42 年来, 城 第一作者简介: 徐国昌 男 6 1 岁 研究员 天气气候学专业 1996- 09- 07 收稿, 1997- 02- 23 收修改稿 106 第  四  纪  研  究 1997 年 1) 市热岛效应年平均增温 098℃, 冬季增温 2 16 ℃, 夏季增温 016 ℃ , 另一方面温度 空间一致性较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