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第四章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1概述(Introduction of Theory) 句法(syntax)一词源于希腊语,由syn和tax两个词素所组成。前者意指“共同”,后者为“安排”,因此该词的字面意义为“共同安置”或安排”。在语言当中,句法就是研究一种语言中词语组合成句的规则的学问,或者简单地说,是研究句子生成的学问。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差异悬殊。英语的语言形态丰富,被称为屈折语言(inflectional language)或有标记的语言(如用词根或词尾变化区别词类,名词的数和格,动词的时态等)。而且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常有一个客观的词来指示。 汉语则不同,更多地需要读者自己的解读,这与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有关。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汉语是“人治”的语言,而印欧语系的语言是“法治’’的。句法的差异源于英汉思维的差异,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引起的。具体看来,句法现象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句序、句子内容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例如这两种语言在被动句、倒装句、简单句以及复合句等句子结构使用上差别依然迥异,又如英汉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之间在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不尽相同,他们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理解英汉句法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异同,可以更好地帮助译者在操作两种语言时准确把握信息,恰当体现语言原有的特色风格。 4.2 英汉句子的差异与翻译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and Translation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使用的差异是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了解掌握这些差异性可以使译者灵活准确地处理原文信息,恰当地转移成译文信息。英汉句子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时态清晰,汉语时态隐含;英语句子重心在前,汉语句子重心在后;英语多使用被动式,汉语则多主动式等。例如: 1. Agriculture advance in so vast a country,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backward economy as in China,requires above a11 else mobilizing,by means of a series of correct policies,the initiative of the farmers to work hard and self-reliantly. (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He gave up all the hope when the appearance of a distant sail Raised his hope of rescue.(他绝望了,正在此时,他见到远方的帆影,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3.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4.My holiday afternoons were spent in ramble abou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每逢假日的下午,我总要漫游周围的乡村。)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一个重形合,一个重意合,使得两种语言各有千秋。英语重形合,句法结构严谨,表词达意强调准确;汉语重意合,句法结构松散,用词需要担负表达意思的作用,当然汉语也会因此而显得灵活。相反,英语往往一览无余,不像汉语把意思蕴藏在字里行间。英汉翻译时可能会犯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移到重意合的汉语中,是译文充斥太多的英语句法结构,我们在努力“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还必须牢记译文应该有的汉语语言特征。 1.Thi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译文) 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是不会从地球上消失的。 (评析) 英语用了of,by,for等介词,而汉语译文中没有用任何介词来,但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英语注重以形显意,句子各成分(包括单词、短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显性连接手段来直接标示;汉语句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标志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