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

遗传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早在1865年,孟德尔通过豌豆子代性

状显示的规律,首发现了由亲代向子代遗传,并能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他的工作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所写的文章不为人所知。到1900年,他得出的结论

又被科伦斯(CarlCorrens)、弗里耶(HugodeVries)和切尔

马克(ErichvonTschemak)重新发现。

19世纪20年代,生化学家分析了DNA的分子构成,发现它是由4种核苷酸分子

(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及去氧核糖和磷酸根)组成。同期,格里菲思(F

rederickGriffith)发现了转移因子,使原来不致病的链球菌株转变为

致病的菌株。

此后,生物学家开始研究转移因子究竟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是DNA作

为化学分子,DNA比较简单,而蛋白质分子种类繁多,构造复杂,分子量大。一般认为,

DNA太简单不会是转移因子的载体。到1944年,阿韦里(OswaldAvery)、

麦克劳德(ColinMacLeod)和麦卡蒂(MaclynMcCarty)初

步认定转移因子包含在DNA中。但直到二战结束,生物学家仍然没有最后确定到底是D

NA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甚至多数人仍然倾向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1950

年,查戈夫(ErwinChargaff)指出,DNA中核苷酸分子腺嘌呤和胸腺嘧

啶、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数目是相等的。到了这个时,发现DNA分子结构的时机已经成

熟,敏感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从二战后就着手进行研究。到1952年,赫尔希(A1f

redHershey)和蔡斯(MarthaChase)用放射化学的原子示踪方

法,最终确定了DNA是遗传基因的载体以后,DNA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

然,且竞争变得更为激烈,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已经指日可待,而花落谁家则是学识、

战略、学术氛围、竞争与合作关系等综合实力的较量结果了。

2卡文迪什实验室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经过

卡文迪什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内设的物理学实验室,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1884年开始,由发现电子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姆逊领导,直到1

919年,改由发现原子结构的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二战前,卡文迪什实验室在原

子物理、原子核物理领域是当时世界最著名的研究中心,不仅出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而且形成了使之长盛不衰的学术风格和传统。二战时,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转向军

事研究,对雷达、核武器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结束后,鉴于核科学研究对国家

安全的重要性已不适宜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核研究转移到新成立的国

家实验室,于是卡文迪什实验室面临经费短缺,研究目标丧失的困境。实验室主任布拉格

(WilliamLaurenceBragg)当机立断,将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从纯物理研究转向用战时发展出的雷达探测技术发展射电天文和由他父亲和他本人在卡文

迪什实验室发展起来的X射线晶体分析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跨学科研究。他支持赖

尔(Ryle)和拉特克利夫(Ratcliff)收集军队废弃的雷达组成了原始的射

电望远镜,他从医学研究委员会争取到一笔经费,组成了由肯德鲁(JohnKend

rew)和佩鲁茨(MaxPerutz)为首的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的小组。后来,这

几位科学家都由于其突出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克里克作为研究生和沃森作为博士后不

久加入了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小组,他们两人在参与组内分配工作的同时,对DNA分子

结构具有浓厚的兴趣,密切合作,共同讨论,坚持不懈,最后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3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产生的社会条件

3.1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诞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

生物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其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同时也是不同学科新

理论、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4位,在这4位科学家中,沃森毕业于生物学专业,

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毕业于物理学专业,而富兰克则毕业于化学专业,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

背景,在同一时间都致力于研究遗传基因的分子结构,在又合作又竞争、充满学术交流和

争论的环境中,发挥了各自专业的特长,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了各自

文档评论(0)

A19855058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