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docx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跨学科教学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新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学科问题。新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以用跨学科教学完美演绎。跨学科教学可以及时获取教学反馈,提升教学效果。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历史课堂构建中挖掘诗歌资源,可以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古典诗歌历史课堂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理解素养解释素养 跨学科教学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新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学科问题。“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历史中的人物精神相契合的过程,它可以用跨学科的方式去完美演绎。这个过程可以用清晰的思路、鲜明的精神、敞亮的对话来传递文化、涵养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词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以特定的方式记载历史,甚至从创作背景到诗词内容本身常常都会包含着反映客观现实的内容。因此,历史教学中可以从诗歌创作背景入手,对诗歌内容进行充分利用和挖掘,运用情境设置进行跨学科教学。现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用诗歌教学演绎跨学科历史课堂。 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引入诗词必须客观反映当时的真实历史。《三国鼎立》的教学重在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课堂教学中可以用《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三首诗串联社会背景,还原历史真实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通过分析讨论曹操在官渡和赤壁之战的一胜一败,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学会辩证地评价曹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一、解读诗歌内容,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历史时空观念。 诗词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风气、生活风貌、社会习俗,导入新课时直接用多媒体PPT引入被誉为“汉末实录”的曹操代表作《蒿里行》,用时空引领“人”的出现,介绍曹操所生活的时代环境。 PPT展示汉末相关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在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了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的局面呢?是曹操。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教师多媒体展示曹操《蒿里行》的相关背景插图,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解读之后设置问题,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创作《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 突出地描写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问题1:诗中的“群凶”指的是谁?为什么关东义士要去讨伐他? 问题2:“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反映了讨伐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读诗歌,剖析诗句背后蕴含的历史。“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用诗歌再现东汉末年董卓专政、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的历史背景,运用凝练的语言阐述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教师用多媒体通过画面再现,设置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乱世中曹操的内心世界。 二、解读诗歌创作背景,识记梳理官渡之战及其意义,理解曹操当时的历史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 时空是历史人物的定位,是历史思维的基础,时代造英雄,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诗人曹操用《蒿里行》反映汉末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还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接下来介绍曹操生活的历史背景:189年,董卓专政时,34岁的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首倡天下共同讨伐董卓。关东军阀起兵响应,形成以袁绍为首的军阀联盟,但这支联军各怀私心,各路人马徘徊不前。曹操对联军十分不满,独领三千人马在荥阳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