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ptVIP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1.文题解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百姓的忧乐,并且以天下百姓的忧乐为忧乐。这是孟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目的是推动封建王业的建立。 ; 2.知识链接 孟子的“天命”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源。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5.文言句式 (1)好乐何如(      ) (2)何以能鼓乐也(      ) (3)何以能田猎也(      )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5)王语暴以好乐(      ) (6)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 (7)今王鼓乐于此(      ) (8)今王田猎于此(      ) (9)暴见于王(    ) (10)他日,见于王曰(    ); 6.一词多义 (1)以 暴未有以对也(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 (2)见 庄暴见孟子(      ) 暴见于王(      ) 见羽旄之美(      ); (3)举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 举头望明月(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举大计亦死(      ) 戍卒叫,函谷举(       );1.孟子运用“鼓乐”“田猎”的例子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鼓乐”“田猎”的例子,是为了增强说服力,由宫廷内的娱乐又扩展至宫廷外的娱乐活动。当君王不顾及百姓生活境况的时候,特别是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时,君王的娱乐活动只会使百姓更怨声载道。孟子所谓的同乐,不是说君王要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 或一同打猎 ),而是说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百姓必然以君王之乐为乐,以君王之忧为忧。;2.本课三则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总之,采用对比手法使选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旨更加突出。;1.结构图示; 2.主旨探微 本课所录3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庄暴见孟子”一章举欣赏音乐和狩猎为例,先说国君不与民同乐就会遭百姓厌弃,再说国君与民同乐就会受百姓拥戴。正反对照,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孟子见梁惠王”一章先说文王爱惜民力,百姓欢欣雀跃,文王也深受百姓爱戴;再说夏桀残暴害民,百姓欲与之同归于尽,自然受到民众唾弃。; 一正一反有力地揭示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章,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提示】本题需要抓住文中孟子与齐王对话过程中的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变化,分析孟子讲话的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齐王一开始就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变了脸色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谈话气氛非常紧张,这时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不可能达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以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这句话也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由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其间孟子已经偷换了原来的概念,此时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让孟子成功地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做好了准备,化被动为主动。 ; 2.第2则中,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乐”? 【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提示

文档评论(0)

jydlss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