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客要走什么走出去.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航客要走什么走出去 在《马飞机飞机失联》的报道过程中,充分了解家庭并收集乘客的照片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怎么采访、怎么拍摄、怎么发表、怎么使用。这里涉及到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操守、媒体品格等等诸多因素。 “你离得还不够近”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这是卡帕的名言,卡帕说的是战地采访。对采访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家属而言,这话就不灵了。 1. 拍摄效果的二次构图 2014年3月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版的《电讯报》(The Telegraph)头版头条通栏标题下是该版的主图,记者大景别地拍摄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圈儿记者正围着蹲在地上痛哭的家属采访的情景。记者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摄像、有的在录音。蹲在地上的女士虽然头发盖着脸,形象不可辨认,但肢体语言传递出她已经处在极度痛苦之中。很显然,这位家属此时此刻并不愿意、甚至反感记者采访,那就不要采访她。这样的照片也不适合发表,更不适合放在头版,因为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传播效果不好。衡量一幅新闻照片的优劣,除了看它的拍摄水平,还要看它的传播效果(见图1)。 同一天,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出版的《国土报-希伯来语版》头版,使用了似乎是同一个记者在同一个视点、用同一种景别拍摄的另一个瞬间照片。。画面上这位女士已经站立起来,一边痛哭着打电话,一边在一位男士的保护下准备突破记者的“合围”。男子情绪激动地转头向远处大声呼喊。应该说这幅照片的主体形象很有表现力,也很准确地反映了此时此刻所有乘客家属的共同心态,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但是,周围的记者使得这幅照片立即变了味儿,原图照发,依然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见图2)。 第二天,在韩国首尔出版的《中央日报》(JoongAng Ilbo)头版使用这幅照片的时候,编辑将记者全部裁掉,只留下两个主体人物胸部以上的近景形象。倘若没有看到过原图的话,读者一定不会对剪裁后的这幅照片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反应,甚至还会被画面上的情景所打动。图片编辑都应该具有令一张照片“焕然一新”的“慧眼”(见封三图3)。 摄影记者在混乱的新闻现场先拍摄一张大景别的照片是非常必要的,免得漏掉关键的情节,同时也为事后的二次构图留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 由于新闻现场具有瞬间不可重复的特点,摄影记者第一时间的拍摄往往出于职业直觉和职业本能,难免会有考虑不周、行为疏漏,比如这幅照片,从原图来看,明显有强行拍照、甚至人文关怀疏失等问题,如果原图发表的话,这种疏失就会被定格、被放大,负面的传播效果就会尽显无遗。这时候,有经验的图片编辑往往会通过二次构图来化解这种“风险”。韩国《中央日报》的编辑这次就做得很好。另外,摄影记者出现在新闻图片的画面上,就如同电影穿帮镜头一样别扭。因此,拍照时能避开则尽量避开,发表时能裁掉则一定裁掉。 2. 拍摄痛苦的家属 3月10日,在澳大利亚珀斯出版的《西澳大利亚》(The West Australian)头版整版使用了一张征得乘客家属同意拍摄的照片。这位名叫达妮卡(Danica)的女士其丈夫保罗·威克斯(Paul Weeks)就在航班上。他们一家原本在新西兰的基督城生活,大地震之后家园被毁,举家移居澳洲定居在西澳首府珀斯。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哭诉,丈夫的行李里装了一大堆家人照片。记者拍照的时候也比较谨慎:第一,选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尽量不打扰悲伤中的家属,还可以通过小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逆光拍摄,明亮的轮廓光既避免了画面过于“阴沉”又给人以希望,这也正符合达妮卡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放弃希望”的心态。第三,使用特写镜头,但不选择家属情绪失控的瞬间。流泪的诉说,双手合十放在嘴边的动作,将悲伤和期盼都表现的到位(见封三图4)。 一般来说,去家里拍摄“家属”是比较忌讳的,可印度尼西亚的记者偏偏就“深入”到乘客家属的家里拍摄他们的痛苦。 2014年3月10日,在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萨摩亚首都阿皮亚(3.5万人口)出版的《萨摩亚观察家报》(Samoa Observer)头版主图是:“3月9日,一名印尼母亲悲痛万分,她年仅24岁的儿子就在失联的MH370航班上。亲友们正在安慰她。”照片拍自这位母亲的家里。从画面上看,一家人不但不排斥,甚至很配合记者的拍摄。这照片虽然也会令读者感到拍得有些不厚道,但是征得了被拍摄人的同意,在伦理道德上记者也就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见封三图5)。 编辑在处理这张照片的时候下了一番功夫,左半部相对较空的地方叠加了两张照片,一张航拍的南海油污带,一张马航飞机模型照。交代了家属痛苦的缘由,以及搜寻的进展,新闻信息更加完整。在“油污带”图片上压图做了个标题,发出所有人的疑问:“飞机去哪儿了?” 这张图片不但小报纸用在了头版,有些大报比如德国《图片报》、阿联酋《海湾时报》、美国《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等也在头版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