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气候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冷气候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 避寒旅游是资源的特殊优势。这是一个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的独特旅游资源,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来观察和探索。 自然环境的温度、光照、湿度、气流以及热辐射状况构成人类所处热环境的基本要素,亦即所谓的气候环境或气候资源。 热气候对人体影响主要表征在冷热感,它取决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按正常的比例散热的热平衡才是舒适的。热环境恶化到一定临界值后,体温发生升降现象,虽然变幅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改变环境后仍能恢复正常状态,但从人体生理角度而论,已是不能允许的。 热环境的四大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热平衡均有明显影响,并可为另一要素变化所补偿。如机体经由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和因气温升高所获得的热量相当;在热环境中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为风速增大所抵消;当气温低于21℃时,人便不出汗,随着气温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多,此时湿度的影响,显得愈来愈重要,所谓闷热即是因相对湿度增加所致。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通常皮肤表层温度为32.5℃),空气的流动增加机体通过对流和蒸发而散热。人工和机械扌扇扇即加快空气流通而散热,空调则是通过降低气温、增加空气流动性以及调控湿度而改善热环境。 1 营造人工气候环境 评价热环境必须以人体热反应规律为基础,人体热反应是十分复杂的生物物理过程,以简单的主观评价分类,可以划分为:很冷、冷、稍冷、凉爽、舒适(不冷不热)、温暖、稍热、热、很热九个等级。 根据凯登(R·W·Keeton)对静坐休息、穿着普通衣服的人进行测试认为,当环境气温变化时,则代谢产热、干热交换、蒸发散热则随之变化,从而使直肠温度变化。干热交换大致以正常体温为界,在其以下为“失热”,在其以上为“增热”。直肠温度的变化与人体总的热量交换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人体的热反应基本状况是:22—32℃为中性区,生理上这一区的人体仅靠皮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的调节作用,即可维持正常体温,即仅发挥了最小的热调节机能,便可达到热平衡,与热反应的中性区相对应的热环境即属舒适范围。在中性区以下,即<22℃时是冷感区,对应的环境为低温环境,在低温环境虽然蒸发散热仅为数不多的无感蒸发,但因干热交换的失热逐渐变大,仅依靠血管张缩的调节已不能维持人体热量平衡,这就必须加大代谢产热来补充失热,称之为“代谢调节区”。如果失热量进一步增大超过代谢调节能力的程度,人体便进入“不可抗拒冷区”,需要构筑与营造人工气候环境来适应生存。在无调节的这种形势下,可诱发多种疾病,且明显使死亡率增高,因而避寒疗养气候便应运用而生,并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阶段时,像避暑疗养一样,成为地球高中纬度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区域中老年人群生活选择的条件之一。世界已形成两大侯鸟型迁移的人群,美国北部和加拿大人冬季赴加勒比海及美国南部;中北欧人赴地中海沿岸带去避寒。可以预料,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老龄化——银发层人口数量的增大,避寒疗养和居住将成为中国不可阻挡的新趋势,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以应对。 人体舒适感气候指标中,气温是基础,对人体热调节也产生深度影响。各要素不同的组合,会明显影响人体的热调节,因此不可以气温或其它某一要素来单独评价,必须采取综合评价方法来判识。 在这一领域研究中,为了建筑上的需要,英国学者霍顿(Houghton)、亚格洛(Yaglou)等曾于1920年前后提出有效温度(Effective Temperature,简称ET)的概念。即人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它设以气流不变,即风速为0时,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使人产生某种热感觉的空气温度,来代表不同风速,不同相对湿度,不同空气温度条件下使人产生同样的感觉。以此来确定冬季夏季的舒适区,它曾在欧美应用空调设计长达40多年。之后,盖奇(Cagge)等于70年代提出新有效温度(New Effective Temperature,简称ET*)。此概念是基于有效温度(ET)未考虑热辐射作用,这在热带、亚热带条件下热辐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有效温度(ET*)被定义为,在相对温度为50时假想封闭环境中起相同作用的温度。新有效温度指标相当于在实际的空气温度、辐射量与湿度条件下的一种单纯的温度量度标准。自1997年以来已被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所采用。 再一种为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简称SET)。由盖奇(Gagge)等根据生理条件下制定的一项合理的热舒适指标。它是对新有效温度(ET*)指标的进一步发展,对任何环境条件、衣着及活动量均按照均匀的环境条件来表示,并统一规定相对温度为50%。气流量速度为0.125米/秒(即静风环境),活动量为1met(相当于代谢率为58W/m2),内衣热阻力为0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