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说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小学四年级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说课稿 第一篇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四周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今,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愿光临,只有冬天永久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即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撤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美丽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美好。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共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很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看法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地读写本课的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改变,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欢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共享了,才会真正欢乐。教学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独特特点。难点是: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文本,说理念 细细品读课文,发觉笔下的巨人,当阴冷的自私盘踞在心头之时,孩子们远离,他的花园雪花飞舞;当暖和的阳光照彻巨人心房的时候,孩子们亲近他,他的花园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王尔德以艺术的形象告知我们,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期地拥有美妙的事物,更不行能拥有人生的春天,甚至会扼杀一切的美与期望。所以我准备“以〞墙为中心,辐射全文,从引出“围墙展〞——感受“砌墙〞——感悟“拆墙〞展开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奇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1、策略特点:依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2、教学法:依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改变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独特化感悟,敬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商量,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爱读童话故事吗?今日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好玩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状况 (1)、生字词认读: (2)、指导书写“覆盖〞 (三)、品读感悟 (1)查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进行花园改变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引出“围墙〞,是“围墙〞让花园发生了改变。 (2)、点拨,梳理:谁砌起了这道墙,是怎样砌成的?让孩子查找巨人斥责孩子的句子?感受“砌墙〞。 在找、读、品、悟中,感受巨人的自私、冷酷、狭隘。 (3)“砌墙〞后巨人得到怎样的结果?再次找、读品悟,通过与巨人斥责孩子语句的对比朗读中,让学生明白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期地拥有美妙的事物。 (四)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这无情的墙拆了吗?是什么让巨人转变了看法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回眸课堂,说反思 1、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本设计,我抓住花园情景的改变、感觉的改变和人物看法的对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草翠花开〞是怎样的美妙景象?巨人训斥孩子时看法、神情怎样?巨人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渐渐清楚、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2、努力抓住教学的生长点,在读悟中领会寓意 在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读〞。这里的“读〞,我有意识地进行引领,写了不少朗读指导的过度语言。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自己的急功近利,没有有效地和学生的读相融合。学生能仔细的地读,但不能

文档评论(0)

hwshj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