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作者简介 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动手标记 1.利用工具书、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除阅读障碍。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课文朗读 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困厄( ): 惊骇( ): 濡( )养: 麾( )下: 坍( )塌: 轻觑( ): 窗棂( ): 矗( )立: 灰烬( ): 赘( )生物: 嘟( )囔( ): mào 开阔、广阔。 zǎn 积蓄;积聚。 yòu 宽恕,原谅。 yì 在水中游动。 è 困苦危难。 hài 恐慌恐惧。 rú 滋养。 huī 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tān 倒塌,崩塌。 qù 轻视,小看。 líng 窗格子。 chù 高耸地立着。 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zhuì 多余的东西。 dū nāng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一、字词疏通 文中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 金戈铁马: 形销骨立: 抽丝剥茧: 相得益彰: 李代桃僵: 自惭形秽( ): 鸠( )占鹊巢: 可望而不可即: huì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jiū 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理清思路 1.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1-3段是全文的引子,由两句名言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的活动空间引出人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三、感悟文本 4.第1段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们一一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