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石壕吏》2.pptx

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石壕吏》2.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石壕吏杜 甫导入新课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伟大诗人之一,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生经历了很大的转折,他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关心国家命运,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艰苦的生活使他变得伟大,是多难的命运升华了他的才华。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一时间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的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石壕村,去重温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感受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写作背景。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3、了解藏问于答的写法及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4、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石壕吏》讲述的这个故事是作者亲眼目睹的当时生活中真实的一幕。 读音停顿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疏通文意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暮 投石壕村,有吏夜 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 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越过跑,逃跑喊,叫嚷悲苦,凄苦哭多么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疏通文意上前儿子防守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捎信回来新近,刚刚幸存的,活着的永远的完结苟且活着译文: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疏通文意指男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泛指衣服老妇跟从译文: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疏通文意还能够应征兵役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 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好像低声的哭泣指夜深指向前赶路译文: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整体把握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讲述的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夜宿石壕村时目睹差役在一村民家强行征夫的故事。整体把握全篇是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整体把握这户村民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苦命在何处?儿子: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儿媳:出入无完裙;孙子:尚在乳下;老妇:老年丧子,暮年从军;老翁:妻离子散,有从军之忧。整体把握划分结构,说说这首诗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致词的由来:有吏夜捉人。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2-3):致词的内容:重大牺牲、家中现状、自请应役。这是故事的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4):致词的结果:独与老翁别。这是故事的结局。?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合作探究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交待了什么内容?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时间:深夜;地点:石壕村;人物:老妇、老翁、捕吏、诗人;事件开端:吏夜捉人;预示灾难降临的句子:有吏夜捉人。合作探究“暮投石壕村”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封建社会,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而作者暮色苍茫才投宿小村庄,可以设想战乱不敢走大路,或者城镇已经荡然一空,无处歇脚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