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VIP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6题,共26题78分)、非选择题(第27题~第28题,共2题22分)共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所示是某校高一学生制作的学习卡。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可能是 1.年代:距今7000~5000年。 2.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 3.生活:彩绘陶器,培植粟 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仰韶文化D.河姆渡文化 2.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加快了华夏国家封建化进程 C.加速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D.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3.提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会想到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人却说他“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状态 B.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家政治框架 C.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遭到儒家的激烈批判 4.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举孝和廉各一人以被擢用。直到公元前128年,各地仍未重视,甚至推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说明 A.察举选官不合时宜B.门阀士族控制选官 C.无为思想影响深远D.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5.《史记》和《宋书》对中国南方地区的描述的变化,反映了 A.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D.统治者的政策不同 6.唐白居易(772~846年)在《赠友五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均田制调动农民积极性B.贞观之治促进农业的发展 C.恢复租庸调制成为趋势D.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7.唐朝旅游业发达促进了旅游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有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又有以化羽登仙为目的的仙游,更有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还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这反映了 A.三教并行的影响B.户籍管理松弛 C.阶层流动性增强D.魏晋遗风盛行 8.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创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效仿唐朝所创规制B.推动政权汉化进程 C.源自本族发展需要D.缓和域内民族矛盾 9.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顾炎武区分“天下”与“国家”,挣脱了君本位的桎梏;王夫之提出了“物质不灭”论,驳斥退化史观;黄宗羲则用《明夷待访录》,提出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这些新的思想主张产生主要源于 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B.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古萌新 C.西学东渐产生的积极效应D.新经济因素对思想的影响 10.中国古代白银作为一种稀缺之物,一直以来都是在皇庭贵族间辗转收藏。中晚唐之前,中国历代均未将白银定义为一种流通货币。但及至明朝中叶,白银却成为了商贸支付的硬通货。这最能说明明朝中叶 A.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削弱 C.白银开采技术明显提高D.长途贩运推动了白银流通 11.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不过一二年,……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据此可知,两者 A.都投身于学习西方的实践B.都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 C.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D.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告诫国人:中国并非“东洋之冠”,“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呼吁学习英美,“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度势行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可见,洪仁玕 A.预见到天京变乱不可避免趋势B.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C.观点体现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D.挽救了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危机 1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改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 C.海防意识受到清政府重视D.边疆危机使清政府调整治边政策 14.在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

文档评论(0)

2zZ2C0O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2zZ2C0O0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