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22深圳市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第16题评分细则.docx

高中:2022深圳市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第16题评分细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深圳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第16题评分细则 【原题再现】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 苏 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6.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6分) 【审题说明】 本题审题的重点是理解“回应”这一关键词。答案必须紧扣“回应”,考生在表述苏辙行为的目的时,应直接写出“回应兄长”“回复苏轼”等词。考生也可间接表达出“回应”的意思,写“劝慰兄长”“对苏轼的认同”“支持苏轼”等。具体参考可见样卷。 【参考答案】 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 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 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此句具体分析必须结合“问兄”,使用“追问”“疑问”“询问”“直接提问”或“邀请兄长”等词语方可得本句分析1分) 参考答案②③点的同类补充: ④颈联写花虽开尽,但香味留存,酒虽不清,但心理满足,以此肯定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⑤在志趣和态度上与苏轼相应。苏辙对田间生活的喜爱、对尉卒的厌弃,表现出与苏轼相同的志趣与意向,即远离朝廷,回归田园。 (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赋分说明】 1.参考答案第①点是具体分析苏轼的感慨,考生答到此点给两分,不答不扣分。 2.参考答案②③点是苏辙的具体回应,每点两分,由关键词分1分+分析分1分构成。除第二点的“坚定苏轼信念”、第三点的“表达对苏轼的期盼”之外,“表达宽慰、理解、支持”等其他合理表述,皆可视为有效关键词。 3.无关键词,即使有分析,本点0分。 4.有关键词,但概括不准确,不得关键词1分,若分析较为合理,可以给分析1分。 5.分析部分,如果只是引用原文,不给分。 【特别说明】 1.有些考生答案中直接使用“回应”二字,看似做出了回应,实际上只是直白翻译原文,没有合理分析,不得分。 2.题目所问为苏辙对苏轼的回应,考生多有单纯抒发苏辙个人情感、抛弃苏轼者,此种情况不得分。 【评分示例】 6分示例 例1::6=2+2+2(可提醒考生,从属于“间接回应”的“借景回应”和“借物回应”可以直接拆分成②③) 例2:6=2+2+2 例3:6=2+2+2 5分示例 例1:5=2+1+0+2(第三点过度解读,不得分) 例2:5=1+2+2(①得分参考【特别说明】第一点,此点有“回复”二字,但只是生搬硬套题目关键词,并未对“人间歧路”进行回复,不得关键词分。) 4分示例 例1:4=2+0+2(第二点没有“回应”关键词,不得分) 例2:4=2+2 3分示例 例1:3=0+2+1(第一点没有“回应”关键词,不得分。第三点无“问兄”相关分析词,不得分析分) 例2:3=2+1+0(第二点用“认同”表示“回应”,有关键词,但关键词概括不准确,不得关键词分) 2分示例 例1:2=0+0+2 例2:2=0+2 1分示例 例1:1=0+0+0+1(第四点直接抄原文,不得分析分) 例2: 1分(第一第二点共给1分) 0分示例(仅抒发苏辙的个人情感,抛却苏轼,不得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